房地产企业招投标管理与实践--以天津津滨时代置业项目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际上通用的招投标模式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招投标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2.1 招投标概念与特征 | 第15-16页 |
2.1.1 招投标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招投标的特征 | 第15-16页 |
2.2 招投标的主要形式 | 第16-17页 |
2.2.1 公开招标 | 第16页 |
2.2.2 邀请招标 | 第16页 |
2.2.3 谈判招标 | 第16-17页 |
2.3 招投标流程 | 第17-19页 |
2.4 招投标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2.4.1 治理理论 | 第19页 |
2.4.2 市场竞争理论 | 第19-20页 |
2.4.3 拍卖理论 | 第20页 |
2.5 招投标意义 | 第20-23页 |
2.5.1 促进市场管理体制改革 | 第20-21页 |
2.5.2 对承包有关企业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天津津滨时代置业项目招投标过程分析 | 第23-36页 |
3.1 天津津滨时代置业项目概况 | 第23页 |
3.2 天津津滨时代置业招投标制度与程序 | 第23-26页 |
3.2.1 天津津滨时代置业招投标法律制度依据 | 第23-24页 |
3.2.2 天津津滨时代置业招投标程序 | 第24-26页 |
3.3 招标项目组织架构 | 第26-27页 |
3.4 招标的信息化建设 | 第27-29页 |
3.5 具体招标过程分析 | 第29-36页 |
3.5.1 投标单位预审 | 第29-30页 |
3.5.2 评标程序 | 第30-31页 |
3.5.3 标底 | 第31页 |
3.5.4 评标方法 | 第31-33页 |
3.5.5 开标评标 | 第33-34页 |
3.5.6 确定中标人 | 第34-35页 |
3.5.7 招投标操作的借鉴意义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天津津滨时代置业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 第36-41页 |
4.1 招标单位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1.1 对招投标相关的法规不了解 | 第36-37页 |
4.1.2 工程项目规避招标或暗箱操作 | 第37-38页 |
4.1.3 资格审查流于形式 | 第38页 |
4.1.4 在招标中漏标、泄标 | 第38页 |
4.2 投标单位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2.1 投标单位的串标和围标 | 第38-39页 |
4.2.2 投标单位恶意竟标 | 第39页 |
4.2.3 投标单位弄虚作假 | 第39-40页 |
4.3 招投标中政策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4.3.1 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 | 第40页 |
4.3.2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房地产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对策 | 第41-46页 |
5.1 加强房地产企业对自身的管理 | 第41-42页 |
5.1.1 加强房地产企业领导对招投标作用的重视 | 第41页 |
5.1.2 加强房地产员工对招投标的了解 | 第41页 |
5.1.3 加强企业对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过程的控制 | 第41-42页 |
5.2 加强企业对投标单位的管理 | 第42-43页 |
5.2.1 严格把控投标单位资质 | 第42页 |
5.2.2 杜绝暗箱操作,避免围标、串标现象 | 第42-43页 |
5.3 加强项目招投标后续的管理 | 第43-44页 |
5.3.1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签订合同 | 第43页 |
5.3.2 强化押证施工,杜绝借牌施工发生 | 第43页 |
5.3.3 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变更签证 | 第43-44页 |
5.4 加强企业对招标代理及其机构的监督管理 | 第44-46页 |
5.4.1 加强招标代理管理 | 第44页 |
5.4.2 代理机构管理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