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缩略图表 | 第11-13页 |
序言 | 第13-15页 |
第1章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研究新进展 | 第15-25页 |
1.1 发生率、发病机制及解剖学特征 | 第15页 |
1.2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 第15-17页 |
1.2.1 致心肌缺血作用 | 第15-16页 |
1.2.2 致冠脉痉挛作用作用 | 第16页 |
1.2.3 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第16-17页 |
1.3 临床表现 | 第17页 |
1.4 诊断方法 | 第17-18页 |
1.4.1 冠状动脉造影 | 第17页 |
1.4.2 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 第17-18页 |
1.4.3 多排螺旋CT和双源CT | 第18页 |
1.4.4 其他 | 第18页 |
1.5 治疗 | 第18-21页 |
1.5.1 药物治疗 | 第19页 |
1.5.2 壁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 第19页 |
1.5.3 外科治疗 | 第19-21页 |
1.5.3.1 心肌桥松解术 | 第19-20页 |
1.5.3.2 冠状动脉搭桥术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2章 前降支心肌桥对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 第25-40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临床研究资料 | 第25-26页 |
2.1.2 介入及围手术期药物治疗 | 第26页 |
2.1.3 临床随访及研究终点事件 | 第26-27页 |
2.1.4 统计学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 | 第27-32页 |
2.2.1 患者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2.2.2 冠脉造影结果 | 第28-29页 |
2.2.3 介入治疗情况 | 第29-30页 |
2.2.4 两组患者临床随访结果 | 第30-31页 |
2.2.5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随访结果 | 第31-32页 |
2.2.6 影响MACEs发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32页 |
2.3 讨论 | 第32-35页 |
2.4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 第35页 |
2.5 结语与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