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材料自修复 | 第11-14页 |
·材料自修复的概念 | 第11页 |
·自修复材料的分类 | 第11-12页 |
·材料自修复的方法 | 第12-14页 |
·微胶囊 | 第14-21页 |
·微胶囊概念 | 第14-15页 |
·微胶囊芯材和壁材的选择 | 第15-17页 |
·微胶囊合成方法 | 第17-21页 |
·微胶囊表征方法 | 第21页 |
·自修复微胶囊 | 第21-24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机理 | 第21-22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4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6-32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7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方法 | 第27-28页 |
·自修复微胶囊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包封率测定 | 第29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自修复性能评价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工艺 | 第32-58页 |
·原材料的选择 | 第32-34页 |
·芯材 | 第32-33页 |
·壁材 | 第33-34页 |
·乳化剂种类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4-38页 |
·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38-41页 |
·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41页 |
·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乳化转速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42-46页 |
·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2-45页 |
·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酸化时间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酸化时间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6-47页 |
·酸化时间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终点pH 值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终点pH 值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8-50页 |
·终点pH 值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芯壁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芯壁比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芯壁比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氯化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氯化钠用量对微胶囊微观形貌及平均粒径的影响 | 第54-56页 |
·氯化钠用量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自修复微胶囊的自修复性能评价 | 第58-65页 |
·基体材料的选择 | 第58-59页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59页 |
·自修复微胶囊的自修复性能评价 | 第59-64页 |
·微胶囊的用量对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0-62页 |
·催化剂的用量对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