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4-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四、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40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页 |
二、货币政策理论 | 第19-21页 |
三、货币政策实施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有关货币政策实施的文献梳理 | 第23-40页 |
一、国外货币政策实施 | 第23-27页 |
二、国内货币政策实施 | 第27-40页 |
第二章 “新常态”下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的困境及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 | 第40-52页 |
第一节 结构转换挤压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空间 | 第40-41页 |
一、潜在增长率降低的同时就业压力减轻 | 第40页 |
二、资本流入减缓的同时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 第40-41页 |
三、低增长环境下“去杠杆”、“调结构”带来政策实施两难 | 第41页 |
第二节 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 第41-48页 |
一、经济“新常态”与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变化 | 第41-43页 |
二、常规货币政策效果的符号约束分析 | 第43-46页 |
三、“新常态”下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改革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留有空间 | 第48-52页 |
一、构建合格抵押品制度框架为“定向操作”创造条件 | 第49页 |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留下空间 | 第49-50页 |
三、持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提供可能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新框架 | 第52-74页 |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 第52-54页 |
一、多重目标制 | 第52-53页 |
二、中间目标 | 第53-54页 |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 | 第54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 第54-66页 |
一、货币政策实施的常规工具 | 第54-65页 |
二、货币政策实施的新工具 | 第65-66页 |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决策逻辑 | 第66-68页 |
一、货币政策实施的传统逻辑 | 第66-67页 |
二、“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决策逻辑 | 第67-68页 |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68-74页 |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68-70页 |
二、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70-74页 |
第四章 “定向操作”是“新常态”下多目标制货币政策实施的可能选择 | 第74-86页 |
第一节 “定向操作”货币政策的特点 | 第74-76页 |
一、强化央行控制 | 第74页 |
二、行业信贷政策高度分化 | 第74页 |
三、有代替财政政策之势 | 第74-75页 |
四、政策透明度更低 | 第75页 |
五、信号传递效应不强 | 第75页 |
六、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定向操作”货币政策的效果 | 第76-85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77-80页 |
二、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 | 第80-83页 |
三、实证分析 | 第83-84页 |
四、政策启示 | 第84-85页 |
第三节 实施“定向操作”应当注意的潜在问题 | 第85-86页 |
一、缺乏透明度和信号释放作用 | 第85页 |
二、作为总量调整工具,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上效果不佳 | 第85页 |
三、政策目标多于政策工具,难以实现降低融资成本和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 | 第85-86页 |
第五章 货币政策实施的国际经验 | 第86-95页 |
第一节 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 | 第86-88页 |
一、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的决策体系 | 第86页 |
二、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 第86-87页 |
三、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87-88页 |
第二节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施 | 第88-90页 |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决策体系 | 第88页 |
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 | 第88-89页 |
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89-90页 |
第三节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 | 第90-92页 |
一、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决策体系 | 第90-91页 |
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 | 第91页 |
三、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第91-92页 |
第四节 综合比较与政策启示 | 第92-95页 |
一、综合比较 | 第92-93页 |
二、政策启示 | 第93-95页 |
第六章 “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实施展望 | 第95-112页 |
第一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 | 第95-101页 |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是否成立 | 第95-100页 |
二、中国离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多远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以价格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 | 第101-107页 |
一、现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特点 | 第101-103页 |
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第103-107页 |
第三节 短期利率走廊与中期利率指引 | 第107-112页 |
一、利率走廊 | 第107-108页 |
二、利率市场化 | 第108-110页 |
三、中期利率指引与预期管理 | 第110页 |
四、“新常态”下的利率管理是否有效 | 第110-11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后记 | 第124-12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