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选题背景、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第15-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6页
        1.1.2 问题提出第16-17页
        1.1.3 选题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8-2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2.2 研究思路第19-21页
    1.3 创新点第21-22页
        1.3.1 拓展了有关创新理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范畴第21页
        1.3.2 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评价体系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述评第22-38页
    2.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相关理论综述第22-27页
        2.1.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2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第23-26页
        2.1.3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类型第26-27页
    2.2 关于创新集群的相关理论综述第27-30页
        2.2.1 创新集群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7-28页
        2.2.2 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比较第28-29页
        2.2.3 创新集群的特征第29-30页
    2.3 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第30-34页
        2.3.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相关概念界定第30页
        2.3.2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群效应分析第30-31页
        2.3.3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效应研究第31页
        2.3.4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第31-32页
        2.3.5 产业集群提升到创新集群研究第32-33页
        2.3.6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研究第33-34页
    2.4 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研究第34-35页
    2.5 研究述评第35-38页
第三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机理研究第38-47页
    3.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关键节点分析第38-40页
        3.1.1 在孵科技中小企业第38-39页
        3.1.2 研发机构等技术中心第39页
        3.1.3 中介服务组织第39页
        3.1.4 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第39-40页
    3.2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演进条件第40-42页
        3.2.1 多元化的创新主体第40-41页
        3.2.2 高密度的知识转移和溢出第41-42页
        3.2.3 快速成长的在孵企业第42页
    3.3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演化动力第42-44页
        3.3.1 在孵企业联合的内生力第43页
        3.3.2 产学研合作的外生力第43页
        3.3.3 完善孵化服务的支持力第43-44页
        3.3.4 政策环境的引导力第44页
    3.4 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集群协同作用分析第44-47页
        3.4.1 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第44-45页
        3.4.3 创新集群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促进作用第45-47页
第四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现状分析第47-62页
    4.1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第47-49页
        4.1.1 区域布局分析第48页
        4.1.2 产业布局分析第48-49页
    4.3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宏观比较第49-54页
        4.3.1 创新服务分析第50-51页
        4.3.2 创新能力分析第51-52页
        4.3.3 产学研合作能力分析第52页
        4.3.4 在孵企业的成长性分析第52-54页
    4.4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典型案例分析第54-62页
        4.4.1 同济科技园孵化器第54-56页
        4.4.2 张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第56-58页
        4.4.3 康桥先进制造技术创业园第58-60页
        4.4.4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的特点第60-62页
第五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体系第62-68页
    5.1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指标第62-65页
        5.1.1 知识交流的频繁性指标第62-63页
        5.1.2 产业链的带动性指标第63-64页
        5.1.3 孵化服务的完善性指标第64-65页
    5.2 评价方法第65-67页
    5.3 评价体系的构建第67-68页
第六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分析第68-92页
    6.1 研究设计第68-69页
        6.1.1 问卷调查设计第68页
        6.1.2 数据收集方法和来源第68-69页
    6.2 调查问卷的整体分析第69-72页
        6.2.1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69-71页
        6.2.2 样本的总体感知第71-72页
    6.3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72-80页
        6.3.1 知识交流频繁性分析第72-75页
        6.3.2 产业链带动性分析第75-77页
        6.3.3 孵化服务完善性分析第77-80页
    6.4 综合得分排名第80-86页
        6.4.1 知识交流频繁性排名第80-82页
        6.4.2 产业链带动性排名第82-83页
        6.4.3 孵化服务完善性排名第83-84页
        6.4.4 综合得分排名第84-86页
    6.5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存在的问题第86-92页
        6.5.1 孵化器内信息的获取性和利用性有待提升第86-87页
        6.5.2 孵化器内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第87-88页
        6.5.3 创新主体之间需要加强合作第88-89页
        6.5.4 孵化器的产业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第89页
        6.5.5 增值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第89-90页
        6.5.6 智力资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第90-92页
第七章 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集群效应的对策建议第92-98页
    7.1 优化创新主体结构,提高信息利用率第92页
    7.2 完善创新保障机制,提升知识水平第92-93页
    7.3 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各主体的合作意识第93页
    7.4 加强龙头企业与在孵企业的合作交流第93-94页
    7.5 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升级第94页
    7.6 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模式的创新第94-96页
        7.6.1 深化对在孵企业发展的融资服务第95页
        7.6.2 推动咨询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第95页
        7.6.3 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95-96页
    7.7 推动创新环境建设,提升创新集群水平第96页
    7.8 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集群国际化水平第96-98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附录第105-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推动文化传播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197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