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情境化设计策略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14页
    1.1 选题缘起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4页
        1.3.1 情境第11-12页
        1.3.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第12-14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4-30页
    2.1 国内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研究第14-17页
        2.1.1 国外关于考古遗址公园文献综述第14页
        2.1.2 国内关于考古遗址公园文献综述第14-16页
        2.1.3 小结第16-17页
    2.2 国内外情境规划研究第17-20页
        2.2.1 国内情境规划研究第17-18页
        2.2.2 国外情境规划研究第18-20页
    2.3 相关理论研究第20-24页
        2.3.1 环境心理学第20-22页
        2.3.2 符号学理论第22页
        2.3.3 旅游心理学理论第22-24页
    2.4 情境化设计解读第24-27页
        2.4.1 情境化设计的核心理念第25-26页
        2.4.2 情境化设计原则第26页
        2.4.3 情境化设计的方法第26-27页
        2.4.4 情境化设计的模型第27页
    2.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7-30页
        2.5.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2.5.2 研究方法第28页
        2.5.3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三章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情境营造分析第30-42页
    3.1 大遗址分类第30-31页
    3.2 设计原则第31-34页
        3.2.1 遗址保护利用的原则第31页
        3.2.2 尊重地域性的原则第31-34页
        3.2.3 保持情境整体性的原则第34页
    3.3 各类遗址公园概述第34-36页
    3.4 遗址公园的情境营造第36-42页
        3.4.1 价值诠释内容第36-38页
        3.4.2 空间布局第38页
        3.4.3 尺度第38-39页
        3.4.4 色彩第39页
        3.4.5 材质第39-40页
        3.4.6 活动组织第40-41页
        3.4.7 植物配置第41页
        3.4.8 现状遗址公园的情境营造手法分析第41-42页
第四章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情境化设计第42-62页
    4.1 情的建构第42-43页
        4.1.1 情的建构主体第42-43页
        4.1.2 情的建构客体第43页
        4.1.3 遗址公园情的建构第43页
    4.2 境的建构第43-50页
        4.2.1 总体空间氛围的营造第44-47页
        4.2.2 中观空间氛围的营造第47-49页
        4.2.3 微观空间氛围的营造第49-50页
    4.3 情感符号的建构第50-52页
        4.3.1 “所指”第50-52页
        4.3.2 “能指”第52页
    4.4 情感符号建立的方法第52-56页
        4.4.1 借代第52-53页
        4.4.2 改造第53-54页
        4.4.3 创新第54-56页
    4.5 情境的统一第56-57页
        4.5.1 主题的确定第56-57页
        4.5.2 符号的重复使用第57页
        4.5.3 混合的功能第57页
    4.6 情境的表达第57-62页
        4.6.1 人性的关怀第57-59页
        4.6.2 文化的渗透第59-62页
第五章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情境化设计策略第62-96页
    5.1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况第62-63页
        5.1.1 地理位置与范围第62页
        5.1.2 自然地理条件第62-63页
        5.1.3 周边区域环境解析第63页
    5.2 遗址概况与价值评估第63-69页
        5.2.1 遗址概况第63-64页
        5.2.2 价值评估第64-65页
        5.2.3 现状评估第65-69页
    5.3 实态观察分析第69-73页
        5.3.1 可达性第69-72页
        5.3.2 公共性第72页
        5.3.3 舒适性第72-73页
        5.3.4 文化活动第73页
    5.4 情的解构分析第73-82页
        5.4.1 质性分析第73-76页
        5.4.2 问卷调查第76-82页
    5.5 境的解构分析第82-93页
        5.5.1 整体氛围的营造第82-83页
        5.5.2 各分区及细部的氛围营造分析第83-93页
    5.6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情境营造评价第93页
    5.7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情境化设计策略建议第93-96页
第六章 结论第96-98页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96-9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材料中的界面效应与拓扑相
下一篇:应力驱动锡晶须生长的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