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光催化技术概述 | 第9-14页 |
1.2.1 TiO_2光催化技术 | 第9-11页 |
1.2.2 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 第11-12页 |
1.2.3 光催化原理 | 第12-13页 |
1.2.4 TiO_2光催化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高能面TiO_2的概述 | 第14-15页 |
1.4 LSPR光催化剂及光还原沉积法 | 第15-17页 |
1.4.1 贵金属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 第15-16页 |
1.4.2 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 第16页 |
1.4.3 光沉积法的由来及特点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具有高活性面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19-27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2 具有{001}面TiO_2纳米片的制备 | 第20页 |
2.2.3 光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 第20页 |
2.2.4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20-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2.3.1 XRD谱图分析 | 第22-23页 |
2.3.2 SEM谱图分析 | 第23页 |
2.3.3 TEM谱图分析 | 第23-24页 |
2.3.4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24页 |
2.3.5 样品光催化活性 | 第24-25页 |
2.4 总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M-TiO_2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评价 | 第27-35页 |
3.1 前言 | 第27-28页 |
3.2 M-TiO_2 (M=Ag, Au, Pt)的制备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3.3.1 TEM谱图分析 | 第28-29页 |
3.3.2 XPS谱图分析 | 第29-30页 |
3.3.3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30-31页 |
3.3.4 样品光催化活性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AgX-TiO_2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评价 | 第35-45页 |
4.1 前言 | 第35页 |
4.2 AgX-TiO_2的制备 | 第3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4.3.1 XRD谱图分析 | 第35-36页 |
4.3.2 SEM谱图分析 | 第36-37页 |
4.3.3 XPS谱图分析 | 第37-38页 |
4.3.4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38-39页 |
4.3.5 样品光催化活性 | 第39-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五章 Ag@AgX-TiO_2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45-57页 |
5.1 前言 | 第45页 |
5.2 Ag@AgX-TiO_2的制备 | 第4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5.3.1 XRD谱图分析 | 第45-46页 |
5.3.2 催化剂评价 | 第46-47页 |
5.3.3 TEM谱图分析 | 第47-48页 |
5.3.4 XPS谱图分析 | 第48-49页 |
5.3.5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49-50页 |
5.3.6 样品光催化活性 | 第50-54页 |
5.4 光还原条件对改性材料性能影响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复合改性TiO_2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评价 | 第57-69页 |
6.1 前言 | 第57页 |
6.2 Cl系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6.3 Cl系光催化剂的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6.3.1 XRD谱图分析 | 第58页 |
6.3.2 SEM谱图分析 | 第58-59页 |
6.3.3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59-60页 |
6.3.4 BET分析 | 第60页 |
6.3.5 样品的催化活性 | 第60-63页 |
6.4 Br系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64页 |
6.5 Br系光催化剂的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6.5.1 XRD谱图分析 | 第64页 |
6.5.2 SEM谱图分析 | 第64-65页 |
6.5.3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65-66页 |
6.5.4 样品光催化活性 | 第66-6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