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产品论文

利用清洁制浆副产木质素钠和电石渣等原料创建改性沥青新体系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木质素第11-15页
        1.1.1 木质素的种类第11-12页
        1.1.2 木质素的结构第12-13页
        1.1.3 木质素的性质第13-14页
        1.1.4 木质素的应用第14-15页
    1.2 沥青第15-21页
        1.2.1 沥青的元素第16页
        1.2.2 沥青的分类第16-17页
        1.2.3 沥青的组成及结构第17-18页
        1.2.4 沥青的改性第18-20页
        1.2.5 石油沥青行业分析第20-21页
    1.3 课题提出背景和意义第21-22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31页
    2.1 原料与设备第23-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3页
        2.1.2 实验设备第23-25页
    2.2 原料的制备第25-26页
        2.2.1 新工艺木质素钠的制备第25页
        2.2.2 利用电石渣和烟道气生产以纳米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无机物钙盐第25-26页
    2.3 试样的制备、测试和表征第26-31页
        2.3.1 沥青样品制备及测试第26-28页
        2.3.2 沥青混合料实验及测试第28-29页
        2.3.3 原料及产品表征第29-31页
第3章 单组分添加对复合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1-53页
    3.1 引言第31-33页
    3.2 原料分析第33-34页
        3.2.1 木质素钠分析第33页
        3.2.2 无机钙盐分析第33页
        3.2.3 助剂分析第33-34页
    3.3 合适工艺条件的摸索第34-44页
        3.3.1 混合时间的影响第34-36页
        3.3.2 混合方式的影响第36-39页
        3.3.3 沥青标号的影响第39-40页
        3.3.4 木质素钠添加量对复合沥青的影响第40-42页
        3.3.5 无机钙盐添加量对复合沥青的影响第42-44页
    3.4 产品分析和表征第44-50页
        3.4.1 红外光谱分析第44-46页
        3.4.2 热重分析第46-48页
        3.4.3 形貌分析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4章 多组分协同添加的复合沥青配方优化第53-69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工艺条件的探索第53-64页
        4.2.1 木质素钠和助剂的复合第53-56页
        4.2.2 无机钙盐和助剂的复合第56-60页
        4.2.3 木质素钠和无机钙盐的复合第60-64页
    4.3 产品分析和表征第64-67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第64-65页
        4.3.2 热重分析第65-66页
        4.3.3 形貌分析第66-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实际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第69-79页
    5.1 引言第69-70页
    5.2 马歇尔稳定度实验第70-73页
        5.2.1 实验部分第70-71页
        5.2.2 结果与讨论第71-73页
    5.3 车辙动稳定度实验第73-77页
        5.3.1 实验部分第73-74页
        5.3.2 结果与讨论第74-77页
    5.4 复合沥青成本核算第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文教师中华才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上的实际应用研究
下一篇:郊区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L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