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在线社会网络下的垃圾信息过滤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1-12页
第2章 基于社会网络平台的垃圾信息过滤第12-26页
    2.1 社会网络的概述第12-14页
        2.1.1 社会网络的定义第12页
        2.1.2 社会网络的发展第12-13页
        2.1.3 社会网络的分类第13-14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2.3 垃圾信息的种类第15-16页
    2.4 垃圾微博的定义第16-17页
    2.5 目前常用过滤垃圾信息的方法第17-20页
        2.5.1 基于规则和模式匹配的过滤方法第17页
        2.5.2 用户人工举报垃圾账号第17-18页
        2.5.3 黑白名单过滤方法第18页
        2.5.4 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过滤方法第18-20页
    2.6 常见分词算法介绍第20-25页
        2.6.1 文中分词方法ansj第23-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动态垃圾词库的微博信息标注模型第26-40页
    3.1 模型框架设计第26-27页
    3.2 贝叶斯理论知识第27-30页
        3.2.1 贝叶斯定理第27-28页
        3.2.2 推导贝叶斯定理第28-29页
        3.2.3 推广的贝叶斯定理第29-30页
    3.3 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垃圾词库的建立第30-37页
        3.3.1 算法概述第30-31页
        3.3.2 算法步骤第31-35页
        3.3.3 算法改进第35-37页
    3.4 设置白名单第37-38页
    3.5 用户名誉度分析第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动态垃圾词库的实现第40-52页
    4.1 页面处理第40-42页
    4.2 权重计算第42-44页
    4.3 实验第44-51页
        4.3.1 实验数据第44-46页
        4.3.2 评价标准第46-47页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5.1 总结第52页
    5.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附件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污染层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面硫酸钙结垢的影响
下一篇:城市建成区用地更新敏感度研究--以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中部片区规划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