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三维视景的列车运行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发展状况第11-12页
        1.2.2 国内发展状况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第13页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2章 基于三维视景的列车运行仿真平台概述第15-21页
    2.1 基于三维视景的列车运行仿真平台的设计需求第15-18页
        2.1.1 三维视景系统的技术与功能需求第16-18页
        2.1.2 列控系统与相关通信接口的技术与功能需求第18页
    2.2 视景系统开发工具及实现原理第18-21页
        2.2.1 MSTS简介第19页
        2.2.2 视景系统的实现原理第19-21页
第3章 列车运行视景仿真系统的三维建模第21-43页
    3.1 三维模型的建模与控制第22-29页
        3.1.1 静态模型的建模第24-27页
        3.1.2 静态模型的导入第27页
        3.1.3 动态模型的建模第27-28页
        3.1.4 动态模型的控制第28-29页
    3.2 地形区域的创建第29-31页
        3.2.1 既有线路的地形创建方法第30页
        3.2.2 新建线路或拟建线路的地形创建方法第30-31页
    3.3 线路三维环境的场景布景第31-41页
        3.3.1 轨道的铺设第31-32页
        3.3.2 信号机模型的布置与显示原理第32-34页
        3.3.3 车站布景第34-35页
        3.3.4 其它场景的实现第35-41页
    3.4 视景系统列车人工模拟驾驶的实现第41-43页
第4章 三维视景仿真系统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结合第43-63页
    4.1 视景系统的内部结构第43-44页
    4.2 视景系统数据中转服务器与列控系统接口服务器第44-45页
    4.3 视景系统与ATS系统的结合第45-54页
        4.3.1 ATS对视景系统中列车监视与追踪功能的实现第45-49页
        4.3.2 ATS对视景系统视角定位功能的实现第49-52页
        4.3.3 ATS信号控制功能在视景系统中的实现第52-53页
        4.3.4 ATS对视景系统列车运行调整功能的实现第53-54页
    4.4 视景系统与其它列控子系统的结合第54-63页
        4.4.1 视景系统与ATO系统的结合第54-58页
        4.4.2 视景系统与车载ATP的结合第58-63页
第5章 基于三维视景的列车运行仿真平台的实现第63-71页
    5.1 仿真平台的搭建第63-64页
    5.2 列车运行仿真平台仿真过程的实现第64-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重建点云邻域搜索与滤波算法研究
下一篇:从“聋哑英语”和“文盲汉语”的对比看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