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 隐性德育与隐性德育方法 | 第14-21页 |
1.1 隐性德育的内涵 | 第14-17页 |
1.1.1 隐性德育的概念 | 第14-15页 |
1.1.2 隐性德育的特征 | 第15-16页 |
1.1.3 隐性德育的功能 | 第16-17页 |
1.2 隐性德育方法的类型 | 第17-19页 |
1.2.1 隐性德育课程 | 第17页 |
1.2.2 隐性德育文化资源 | 第17-18页 |
1.2.3 隐性德育活动 | 第18页 |
1.2.4 隐性德育环境 | 第18页 |
1.2.5 隐性德育制度 | 第18-19页 |
1.3 隐性德育方法应用对高校德育的价值 | 第19-21页 |
1.3.1 提升高校德育的整体实效性 | 第19页 |
1.3.2 为高校显性德育提供支撑和补充 | 第19-20页 |
1.3.3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人格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2 儒家文化中的隐性德育方法 | 第21-31页 |
2.1 格物致知,由真知而达善智 | 第21-22页 |
2.2 以乐化人,通乐理而育善情 | 第22-24页 |
2.3 笃行隆礼,尊礼节而至善行 | 第24-26页 |
2.4 身正示范,学榜样而慕圣贤 | 第26-28页 |
2.5 环境熏陶,择良地而濡善德 | 第28-31页 |
3 高校隐性德育方法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 第31-42页 |
3.1 高校隐性德育方法应用的现状 | 第31-36页 |
3.1.1 注重加强隐性德育方法的应用 | 第31-32页 |
3.1.2 隐性德育方法渗透于各科教学 | 第32-34页 |
3.1.3 培育优良校园德育文化氛围 | 第34-35页 |
3.1.4 丰富校园隐性德育活动 | 第35-36页 |
3.2 高校隐性德育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3.2.1 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存有隔膜 | 第37-38页 |
3.2.2 德育方法创新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3.2.3 德育环境有待优化 | 第39-40页 |
3.2.4 德育工作者德育能力有待提升 | 第40-42页 |
4 萃取儒家隐性德育方法,加强高校隐性德育 | 第42-50页 |
4.1 隐性德育显性德育互补共进,成就人格 | 第42-43页 |
4.2 完善德育制度德育管理,优化环境 | 第43-45页 |
4.3 提高德育工作者专业素养,以身垂范 | 第45-47页 |
4.4 拓展多样性德育课程德育活动,教亦多术 | 第47-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