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以恩施州为例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 基于对“地域文化”教育价值的追问 | 第12页 |
2. 基于对地理教学的乡土化思考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三)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 本论文的特色 | 第14页 |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 地域文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2. 校本课程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3. 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4.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五)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1. 地域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 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 | 第21页 |
3.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 第23-32页 |
(一) 恩施州地域文化的特色 | 第23-26页 |
1. 恩施州地域文化的共性特色 | 第23-25页 |
(1)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第23-24页 |
(2) 地域文化的趋同性 | 第24-25页 |
2. 恩施州地域文化的个性特色 | 第25-26页 |
(1) 地域文化的山地性 | 第25页 |
(2) 地域文化的多民族背景 | 第25-26页 |
(二) 恩施州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 | 第26-29页 |
1. 多元文化的认知 | 第26-27页 |
2. 思维方式的养成 | 第27-28页 |
3. 责任意识的陶冶 | 第28-29页 |
(三) 在地理校本课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内容的意义 | 第29-32页 |
1. 能够加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 第29-30页 |
2. 有助于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调动地理学习的兴趣 | 第30页 |
3. 有利于丰富地理课堂,提升学科生命力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恩施州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 第32-41页 |
(一) 恩施州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 第32-33页 |
1. 整体处于起步状态 | 第32-33页 |
2. 局限于某几个学科 | 第33页 |
(二) 恩施州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41页 |
1. 课程目标设置的问题 | 第34-35页 |
2. 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 第35-37页 |
3.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基于恩施州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构建 | 第41-60页 |
(一) 课程目标的设定 | 第41-44页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第41-42页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第42-43页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43-44页 |
(二) 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44-53页 |
1. 以吊脚楼为例的民族建筑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 | 第44-46页 |
2. 以饮食文化为例的民俗风情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 | 第46-48页 |
3. 以民间信仰为例的民俗观念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 | 第48-50页 |
4. 以民族歌舞为例的民族艺术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 | 第50-53页 |
(三) 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 | 第53-60页 |
1. 加强生活化教学 | 第53-54页 |
2. 强化学习方法的习得 | 第54-55页 |
3. 优化教学方法 | 第55-58页 |
4. 强调学生的参与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