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

四轴半挂车在不平路面上的动载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1-13页
        1.2.1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第11页
        1.2.2 路面结构动力学的研究第11-12页
        1.2.3 车辆-路面耦合动力学的研究第12-13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路面不平度模型的分析第15-25页
    2.1 路面不平度的定义第15-16页
    2.2 路面不平度的测定方法第16页
    2.3 路面不平度的评价指标第16-19页
        2.3.1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第17页
        2.3.2 最大间隙h第17-18页
        2.3.3 平整度标准差σ第18-19页
    2.4 波形路面平整度的测定第19-21页
    2.5 波形路面的有效波长与有效振幅第21-22页
        2.5.1 波形路面的有效波长第21-22页
        2.5.2 波形路面的有效振幅第22页
    2.6 实测路段路面不平度的分析第22-25页
第三章 车辆系统振动模型的分析第25-46页
    3.1 行驶车辆振动的原因第25-26页
    3.2 车辆振动模型的简化基础第26页
    3.3 二轴车辆模型的建立第26-36页
        3.3.1 单自由度车辆模型第26-28页
        3.3.2 二自由度单轮模型第28-30页
        3.3.3 四自由度单轨模型第30-32页
        3.3.4 七自由度整车模型第32-36页
    3.4 四轴半挂车模型的建立第36-41页
        3.4.1 典型路段交通组成分析第36-37页
        3.4.2 四轴半挂车模型第37-41页
    3.5 行驶车辆动荷载分析第41-46页
        3.5.1 车辆动荷载成因第41-42页
        3.5.2 动荷载的分析计算第42-44页
        3.5.3 车辆动荷载评价指标第44-46页
第四章 重型半挂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6-65页
    4.1 ADAMS软件简介第46-47页
    4.2 ADAMS/Car建模流程第47-48页
        4.2.1 ADMAS/Car软件计算流程第47页
        4.2.2 重型半挂车建模流程第47-48页
    4.3 车辆模型的简化与参数的获取第48-49页
        4.3.1 车辆模型的简化第48页
        4.3.2 模型参数的获取方法第48-49页
        4.3.3 样机主要的技术参数第49页
    4.4 四轴半挂车动力学模型第49-62页
        4.4.1 牵引车前桥钢板弹簧模型第50-51页
        4.4.2 牵引车前桥模型第51-52页
        4.4.3 牵引车后桥模型第52-54页
        4.4.4 牵引车转向系模型第54页
        4.4.5 牵引车与半挂车车身模型第54-55页
        4.4.6 牵引车发动机模型第55-56页
        4.4.7 轮胎模型第56-59页
        4.4.8 半挂车后桥模型第59-60页
        4.4.9 整车仿真模型第60-62页
    4.5 路面模型第62-65页
        4.5.1 驱动控制文件的编写第62-63页
        4.5.2 路面不平度模型第63-65页
第五章 四轴半挂车的动荷载仿真分析第65-87页
    5.1 整车仿真的一般步骤第65-67页
        5.1.1 打开或创建整车组合第65-66页
        5.1.2 调节模型参数与设置仿真环境第66页
        5.1.3 执行仿真第66-67页
        5.1.4 绘制仿真结果第67页
    5.2 不同载重下车辆静荷载分析第67页
    5.3 不同路况下车辆动荷载分析第67-87页
        5.3.1 不同路面波形幅值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第67-70页
        5.3.2 不同路面波长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第70-72页
        5.3.3 车速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第72-81页
        5.3.4 载重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第81-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6.1 全文总结第87-88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88页
    6.3 研究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地理乡土案例教学现状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
下一篇:一位初中地理名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