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内通道热效应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激光内通道热效应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1.2.2 光学元件热效应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2 激光内通道热效应理论研究 | 第15-29页 |
2.1 流场计算 | 第15-22页 |
2.1.1 流体力学方程组 | 第15-17页 |
2.1.2 内通道流场数值计算 | 第17-22页 |
2.2 光场计算 | 第22-24页 |
2.2.1 光传输方程 | 第22-23页 |
2.2.2 内通道光传输计算 | 第23-24页 |
2.3 光场与流场耦合仿真分析 | 第24-25页 |
2.4 泽尼克多项式对波前相位拟合方法 | 第25-27页 |
2.5 斯特列尔比评价激光光束质量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不同直管结构内通道气体热效应分析 | 第29-41页 |
3.1 直管内通道气体热效应数值计算 | 第29-33页 |
3.1.1 普通直管模型 | 第29-30页 |
3.1.2 管壁热边界层模型 | 第30-31页 |
3.1.3 普通直管内通道的流场和光传输计算 | 第31-32页 |
3.1.4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2 周期抽气内通道热效应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3.2.1 周期抽气模型 | 第33-34页 |
3.2.2 周期抽气内通道流场和光传输计算 | 第34-35页 |
3.3 双层内通道热效应仿真分析 | 第35-39页 |
3.3.1 双层抽气模型 | 第35-37页 |
3.3.2 双层抽气管道的流场和光传输计算 | 第37-39页 |
3.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激光辐照下镜面热效应分析 | 第41-48页 |
4.1 阵列激光辐照模型 | 第41-43页 |
4.2 热特性分析 | 第43-46页 |
4.2.1 不同材料镜面热仿真分析 | 第43-44页 |
4.2.2 镜面变形分析 | 第44-46页 |
4.3 中空光束辐照模型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复杂结构内通道热效应综合仿真与实验评估 | 第48-62页 |
5.1 无通风复杂内通道热效应综合仿真 | 第48-54页 |
5.1.1 建立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48-50页 |
5.1.2 气体热效应分析 | 第50-51页 |
5.1.3 镜面和管壁热效应综合分析 | 第51-54页 |
5.2 抽气情况下复杂内通道热效应综合分析 | 第54-58页 |
5.2.1 内通道流场分析 | 第54-56页 |
5.2.2 出口处相位分析 | 第56-58页 |
5.3 结果对比与实验评估优化 | 第58-61页 |
5.3.1 结果对比 | 第58页 |
5.3.2 实验评估 | 第58-59页 |
5.3.3 优化入口流量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