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1.2 主要研究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预警发展的历史 | 第15-18页 |
2.1.1 经济周期理论 | 第15-16页 |
2.1.2 经济预警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3 预警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 代表性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2.2.1 国外代表性研究 | 第18页 |
2.2.2 国内代表性研究 | 第18-19页 |
2.3 总结与启示 | 第19-22页 |
第三章 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2-29页 |
3.1 指标的选择 | 第22-24页 |
3.1.1 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22-23页 |
3.1.2 制造业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 | 第23-24页 |
3.2 指标的测算和比较 | 第24-29页 |
3.2.1 ARMA模型和ARIMA模型 | 第24-25页 |
3.2.2 循环波动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3.2.3 时差相关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预警体系的综合处理及结果 | 第29-66页 |
4.1 数据的来源 | 第29页 |
4.2 制造业预警指标筛选流程 | 第29-31页 |
4.3 指标的预处理 | 第31-35页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5页 |
4.3.2 指标的正向化处理 | 第35页 |
4.4 综合处理过程 | 第35-41页 |
4.4.1 扩散指数 | 第35-39页 |
4.4.2 合成指数 | 第39-40页 |
4.4.3 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的关系 | 第40-41页 |
4.5 制造业预警的实证分析 | 第41-59页 |
4.5.1 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41-49页 |
4.5.2 预警系统的建立 | 第49-53页 |
4.5.3 模型的拟合与检验 | 第53-59页 |
4.6 实证分析的结果 | 第59-66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81页 |
附录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的综合预警指数表 | 第71-72页 |
附录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的自相关系数及偏自相关系数图 | 第72页 |
附录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综合预警指数的预测效果图 | 第72-73页 |
附录4 非金属制品业的综合预警指数表 | 第73-75页 |
附录5 非金属制品业综合预警指数的一阶差分图 | 第75页 |
附录6 非金属制品业综合预警指数的ARMA模型拟合 | 第75页 |
附录7 非金属制品业的ARMA模型模拟效果 | 第75-76页 |
附录8 金属制品业的综合预警指数表 | 第76-78页 |
附录9 金属制品业的综合预警指数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 | 第78页 |
附录10 金属制品业的ARMA模型拟合 | 第78-79页 |
附录11 橡胶塑料制品业的综合预警指数表 | 第79-80页 |
附录12 橡胶塑料制品业的综合预警指数时序图 | 第80页 |
附录13 橡胶塑料制品业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 | 第80-81页 |
附录13 橡胶塑料制品业的ARMA模型拟合 | 第81页 |
附录14 橡胶塑料制品业的模型拟合效果图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