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气候学论文

基于城市风热环境的空间布局自动寻优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城市规划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第13页
        1.1.2 环境压力对城市设计的要求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8页
        1.2.1 优化算法使城市气候图方法更具有指导意义第16-17页
        1.2.2 参数化设计方法使城市设计的方法效率得到提高第17页
        1.2.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框架第18-20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基础第22-26页
    2.1 优化算法研究基础第22页
    2.2 自动寻优工具研究第22-24页
        2.2.1 国外研究第22-23页
        2.2.2 国内研究第23-24页
    2.3 城市空间关系与城市风热环境研究第24-25页
        2.3.1 中观尺度第24页
        2.3.2 微观尺度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自动寻优工具研究第26-32页
    3.1 遗传算法介绍第26页
    3.2 基础用语介绍第26-28页
    3.3 研究平台介绍第28-29页
    3.4 Galapagos组件介绍第29-32页
        3.4.1 Galapagos需要设置参数第29-30页
        3.4.2 Galapagos求解过程第30-32页
第4章 城市设计的自动寻优研究第32-55页
    4.1 城市气候图( UCM-PET)理论及研究第32-34页
    4.2 UCM-PET方法赋值原则第34-41页
        4.2.1 基础赋值第37-39页
        4.2.2 布局赋值第39-40页
        4.2.3 赋值数据汇总第40-41页
    4.3 参数关联及系统构建第41-48页
        4.3.1 程序构建示意图第41-42页
        4.3.2 模块参数确定第42-43页
        4.3.3 体块数量组合生成程序第43页
        4.3.4 模块位置确定程序第43-44页
        4.3.5 开放空间判断程序第44-45页
        4.3.6 赋值计算程序及判断程序第45-46页
        4.3.7 系统程序设计与运行步骤第46-48页
    4.4 系统生成结果及分析第48-54页
        4.4.1 有效性检验第48-49页
        4.4.2 调整容积率试验第49-52页
        4.4.3 调整大小地块试验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空间形态素与街区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第55-72页
    5.1 街区通风研究现状第55-58页
    5.2 空间形态要素与街区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的技术方法第58-60页
        5.2.1 要素归纳第58-59页
        5.2.2 软件工具第59-60页
    5.3 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第60-63页
        5.3.1 场域设置第60-61页
        5.3.2 边界条件设置第61页
        5.3.3 计算网格设置第61-62页
        5.3.4 湍流模型及其他算式设置第62-63页
    5.4 空间形态要素提取第63-64页
    5.5 模拟结果分析第64-69页
        5.5.1 研究区平均风速第64-65页
        5.5.2 适宜风速区域比例第65-66页
        5.5.3 风向入射角度的影响第66-68页
        5.5.4 高度错落关系第68-69页
    5.6 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第69-71页
        5.6.1 相关性分析第69-70页
        5.6.2 回归分析第70-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街区布局自动寻优研究第72-85页
    6.1 系统构建第72-76页
        6.1.1 建筑高度确定程序第73页
        6.1.2 建筑数量及长宽比校核程序第73-74页
        6.1.3 建筑间距校验程序第74-75页
        6.1.4 建筑位置校验程序及间隙率计算程序第75-76页
    6.2 系统设计及运行步骤第76-78页
        6.2.1 街区布局系统设计第76-77页
        6.2.2 运行步骤第77-78页
    6.3 系统生成结果第78-84页
        6.3.1 有效性检验第78-80页
        6.3.2 寻优结果第80-84页
    6.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7章 系统运行试验研究----以蛇口半岛为例第85-94页
    7.1 项目介绍第85页
    7.2 网格设置及参数设置第85-88页
        7.2.1 周边环境条件设置第85-86页
        7.2.2 模块参数设置第86-88页
    7.3 地块寻优试运行第88-93页
        7.3.1 中观尺度寻优结果第89-90页
        7.3.2 微观尺度寻优结果第90-93页
    7.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8章 结论第94-99页
    8.1 研究结果总结第94页
    8.2 后续研究及展望第94-97页
        8.2.1 研究构建系统适用范围第94-95页
        8.2.2 系统局限性第95页
        8.2.3 后续研究建议第95-97页
    8.3 结语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附录第101-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预警分析框架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镇北大街沿街建筑设计及风貌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