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3-20页 |
| 2.1 交通位置 | 第13-14页 |
| 2.2 地理环境 | 第14-15页 |
| 2.3 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 2.4 人文环境 | 第16-17页 |
| 2.5 优势资源简介 | 第17-20页 |
| 第3章 攀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问题 | 第20-24页 |
| 3.1 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 3.1.1 废石、弃土、弃渣 | 第20页 |
| 3.1.2 尾矿 | 第20-21页 |
| 3.1.3 废水 | 第21-22页 |
| 3.1.4 废气、噪声 | 第22页 |
| 3.2 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灾害 | 第22-24页 |
| 3.2.1 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 | 第22-23页 |
| 3.2.2 地表裂缝、塌陷 | 第23-24页 |
| 第4章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 第24-40页 |
| 4.1 评价原则与方法 | 第24-27页 |
| 4.1.1 评价原则 | 第24页 |
| 4.1.2 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 4.1.3 评价对象 | 第25页 |
| 4.1.4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7页 |
| 4.2 综合评价方法理论 | 第27-40页 |
| 4.2.1 层次分析法 | 第27-33页 |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3-35页 |
| 4.2.3 多重分形 | 第35-40页 |
| 第5章 矿山地质环境区划分区与分析 | 第40-44页 |
| 5.1 矿山地质环境区划分区 | 第40-42页 |
| 5.2 矿山地质环境区划单元分析 | 第42-43页 |
| 5.3 建议对策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