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 第14-19页 |
| (一)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 | 第14-16页 |
| 1.爱好广泛特长突出 | 第14页 |
| 2.社会实践能力强 | 第14页 |
| 3.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 第14-15页 |
| 4.心理问题突出 | 第15页 |
| 5.基础普遍较差 | 第15-16页 |
|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的共通性 | 第16-17页 |
| 1.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 | 第16页 |
|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 第16页 |
| 3.科学地指导学生的思政工作 | 第16-17页 |
|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的殊异性 | 第17-19页 |
| 1.辅导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 第17页 |
| 2.改变管理方式 | 第17-18页 |
| 3.加强科研能力 | 第18-19页 |
| 二、陕西省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与问题 | 第19-28页 |
|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19-21页 |
| 1.辅导员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 第19-20页 |
| 2.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 第20页 |
| 3.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逐步提高 | 第20-21页 |
|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8页 |
| 1.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 | 第21-22页 |
| 2.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不到位 | 第22-24页 |
| 3.对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24-25页 |
| 4.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不高 | 第25-27页 |
| 5.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 | 第27-28页 |
|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 (一)社会原因 | 第28-29页 |
| 1.缺乏人文关怀与资金投入 | 第28页 |
| 2.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名存实亡 | 第28-29页 |
| (二)学校原因 | 第29-31页 |
| 1.考核评价缺乏个性标准 | 第29-30页 |
| 2.缺乏对辅导员队伍的有效管理 | 第30页 |
| 3.晋升渠道不畅 | 第30-31页 |
| (三)个人原因 | 第31-33页 |
| 1.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 第31-32页 |
| 2.个人能力有限 | 第32-33页 |
| 四、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33-42页 |
| (一)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 第33-34页 |
| 1.找准专业化建设的着力点 | 第33页 |
| 2.把握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 第33-34页 |
| (二)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 | 第34-37页 |
| 1.完善国家政策 | 第34页 |
| 2.完善评价制度 | 第34-35页 |
| 3.完善激励制度 | 第35页 |
| 4.规范选拔制度 | 第35-36页 |
| 5.建设培训制度 | 第36页 |
| 6.构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晋升与发展制度 | 第36-37页 |
| (三)学院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 第37-39页 |
| 1.科学引导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 第37-38页 |
| 2.为辅导员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 第38-39页 |
| (四)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 | 第39-41页 |
| 1.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 第39-40页 |
| 2.加强辅导员的党性教育 | 第40页 |
| 3.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 第40-41页 |
| (五)正确对待压力 | 第41-42页 |
| 1.学会缓解负面情绪 | 第41页 |
| 2.注重自我提升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