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表面等离激元发展现状及简介 | 第12-13页 |
1.1.2 SPP共振腔简介 | 第13页 |
1.1.3 温度传感器简介 | 第13-14页 |
1.1.4 滤波器简介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热膨胀和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7-41页 |
2.1 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17-20页 |
2.1.1 热应变 | 第17-18页 |
2.1.2 热膨胀系数 | 第18-19页 |
2.1.3 温度升高时金属双层膜形状尺寸的变化 | 第19-20页 |
2.2 基于Drude模型的金属相对介电常数 | 第20-22页 |
2.3 SPP波方程分析 | 第22-26页 |
2.4 双层结构系统的SPP的分析 | 第26-28页 |
2.5 三层结构系统的SPP的分析 | 第28-30页 |
2.6 MIM波导简介 | 第30-31页 |
2.7 SPP的四个特征参数 | 第31-33页 |
2.7.1 SPP传输波长(λ_(spp)) | 第31页 |
2.7.2 SPP传播长度(L_(spp)) | 第31-32页 |
2.7.3 金属材料中的穿透深度(δ_m) | 第32页 |
2.7.4 介质中的穿透深度(δ_d) | 第32-33页 |
2.8 SPP的激发方式 | 第33-35页 |
2.9 金属折射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35-37页 |
2.10 斯莱特微扰定理 | 第37页 |
2.11 有限元法 | 第37-39页 |
2.11.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7-38页 |
2.11.2 COMSOL Multiphysics | 第38-39页 |
2.11.3 分析步骤 | 第39页 |
2.12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基于SPP共振腔的新型光学温度传感器 | 第41-53页 |
3.1 H形光学温度传感器 | 第41-49页 |
3.1.1 传感器结构 | 第41-44页 |
3.1.2 色散方程 | 第44-45页 |
3.1.3 数值仿真 | 第45页 |
3.1.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5-49页 |
3.2 T形光学温度传感器 | 第49-51页 |
3.2.1 结构 | 第49-50页 |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1页 |
3.3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SPP共振腔不受温度影响的滤波器 | 第53-60页 |
4.1 滤波器 | 第53-59页 |
4.1.1 滤波器结构 | 第53-56页 |
4.1.2 色散方程 | 第56页 |
4.1.3 数值仿真 | 第56-57页 |
4.1.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7-59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0-62页 |
5.1 总结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