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损伤-修复过程 | 第9-10页 |
1.3 自修复水凝胶 | 第10-13页 |
1.3.1 共价键型自修复水凝胶 | 第10-11页 |
1.3.2 非共价键型自修复水凝胶 | 第11-13页 |
1.4 不同网络结构的自修复水凝胶 | 第13-19页 |
1.4.1 双网络自修复水凝胶 | 第13-15页 |
1.4.2 纳米复合自修复水凝胶 | 第15-17页 |
1.4.3 双交联自修复水凝胶 | 第17-19页 |
1.4.4 互穿网络自修复水凝胶 | 第19页 |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疏水缔合和蒙脱土表面吸附作用的双交联自修复水凝胶 | 第21-3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3 凝胶的合成 | 第22-23页 |
2.2.4 测量和表征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2.3.1 结构表征 | 第24-26页 |
2.3.2 溶胀行为 | 第26页 |
2.3.3 粘弹性行为 | 第26-27页 |
2.3.4 拉伸性能 | 第27-28页 |
2.3.5 压缩性能 | 第28-29页 |
2.3.6 自修复性能 | 第29-31页 |
2.3.7 拉伸-回缩测试 | 第31-32页 |
2.3.8 自恢复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疏水缔合的聚丙烯酸/Fe~(3+)双交联自修复水凝胶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2.2 丙烯酸的提纯 | 第34-35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2.4 水凝胶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5 测量和表征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3.1 溶胀行为 | 第37页 |
3.3.2 粘弹性行为 | 第37-38页 |
3.3.3 拉伸性能 | 第38-40页 |
3.3.4 压缩性能 | 第40-42页 |
3.3.5 自修复性能 | 第42-44页 |
3.3.6 拉伸-回缩测试 | 第44-45页 |
3.3.7 自恢复性能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基于PVA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酸/Fe~(3+)双交联自修复水凝胶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4.2.2 丙烯酸的提纯 | 第48-49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4.2.4 水凝胶的制备 | 第49-50页 |
4.2.5 测量和表征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4.3.1 溶胀行为 | 第51页 |
4.3.2 粘弹性行为 | 第51-52页 |
4.3.3 拉伸性能 | 第52-54页 |
4.3.4 压缩测试 | 第54-55页 |
4.3.5 自修复性能 | 第55-57页 |
4.3.6 拉伸-回缩测试 | 第57-58页 |
4.3.7 自恢复性能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