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外科论文--肛门病论文

肛裂切扩术的疗效评估及切断括约肌的病理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理论研究第11-16页
    1. 肛裂的病名及沿革第11页
    2. 病因病机第11-12页
        2.1 损伤学说第11-12页
        2.2 感染学说第12页
        2.3 栉膜带学说第12页
    3. 分类诊断第12页
    4. 治疗第12-16页
        4.1 非手术治疗第12-13页
        4.2 手术治疗第13-16页
第二章 回顾研究肛裂切扩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第16-23页
    1. 材料第16-18页
        1.1 研究对象第16-17页
        1.2 一般资料第17-18页
    2. 方法第18-19页
        2.1 治疗方法第18页
        2.2 观察方法第18-19页
    3. 结果第19-21页
        3.1 总有效率第19-20页
        3.2 住院时间第20页
        3.3 愈合时间第20页
        3.4 复发率第20页
        3.5 锁孔样畸形第20页
        3.6 肛门失禁第20-21页
    4. 讨论第21-23页
        4.1 肛裂切扩术的特点第21-22页
        4.2 排便对复发及延迟愈合的影响第22-23页
第三章 肛裂切扩术中括约肌的识别及病理改变的研究第23-36页
    1. 材料第23-25页
        1.1 研究对象第23-24页
        1.2 一般资料第24页
        1.3 组织材料第24页
        1.4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第24-25页
    2. 方法第25-27页
        2.1 取材第25页
        2.2 切片制作第25-26页
        2.3 HE染色第26页
        2.4 Masson染色第26页
        2.5 切片观察第26-27页
        2.6 统计方法第27页
    3. 结果第27-32页
        3.1 括约肌定性观察第27-28页
        3.2 内括约肌的组织病理变化第28-29页
        3.3 外括约肌的组织病理变化第29-30页
        3.4 内括约肌胶原纤维含量的差异性第30-32页
    4. 讨论第32-35页
        4.1 染色方法及纤维增生指标的选择第32页
        4.2 括约肌病理改变的分析第32-33页
        4.3 内括约肌胶原纤维增生的分析第33页
        4.4 研究结果对肛裂切扩术的理论支持第33-35页
    5. 不足与展望第35-36页
        5.1 不足第35页
        5.2 展望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附录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物理交联自修复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光敏性氟化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