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屠杀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以尤里·奥莱夫的作品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 大屠杀的话语背景 | 第9-12页 |
(二) 儿童文学中的大屠杀 | 第12-15页 |
(三) 尤里·奥莱夫的创作简介 | 第15-19页 |
一、叙事策略:儿童文学语境中的大屠杀 | 第19-36页 |
(一) 历史真实性与副文本 | 第19-23页 |
(二) 独特的儿童视角 | 第23-32页 |
1. 视角选择的必然性 | 第24-26页 |
2. 道德说教与成人经验的悬置 | 第26-29页 |
3. 视角背后的成人声音 | 第29-32页 |
(三) 沉默的言说 | 第32-36页 |
二、历史的呈现:个人化与日常生活书写 | 第36-52页 |
(一) 大屠杀历史的个人化 | 第36-45页 |
1. 儿童形象的塑造 | 第39-41页 |
2. 复杂人性的书写 | 第41-45页 |
(二) 犹太儿童的日常生活书写 | 第45-52页 |
1. 生活细节 | 第46-48页 |
2. 文化细节 | 第48-49页 |
3. 心理细节 | 第49-52页 |
三、身份认同:主体危机与“归家”困境 | 第52-73页 |
(一) 犹太儿童的身份认同危机 | 第53-62页 |
(二) 犹太儿童的“归家”困境 | 第62-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征引文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