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山江镇苗族情歌变迁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田野点介绍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山江镇历史沿革以及行政区划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山江镇自然生境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山江苗族文化生境 | 第19-25页 |
一、传统习俗 | 第19-20页 |
二、重大节庆 | 第20-25页 |
第二章 山江苗族情歌概述 | 第25-48页 |
第一节 山江苗族情歌种类 | 第26-34页 |
一、鸣撒 | 第26-29页 |
二、代代撒 | 第29-31页 |
三、四个头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山江镇苗族情歌的表现场景 | 第34-40页 |
一、赶边边场 | 第34-36页 |
二、婚嫁过程中 | 第36-38页 |
三、婚后“偷偷”唱的情歌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山江苗族情歌表现内容、音乐形态及功能 | 第40-46页 |
一、表现内容 | 第40-44页 |
二、音乐形态 | 第44-46页 |
第四节 苗族情歌的功能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山江苗族情歌的流变 | 第48-59页 |
第一节 山江地区苗族情歌的种类及表现场景的变迁 | 第48-53页 |
一、种类的变迁 | 第48-49页 |
二、场景的变迁 | 第49-53页 |
第二节 山江地区苗族情歌表现内容及形式的变迁 | 第53-57页 |
一、内容的变迁 | 第53-55页 |
二、形式的变迁 | 第55-57页 |
第三节 苗族情歌功能的变迁 | 第57-59页 |
一、恋爱功能衰退 | 第58页 |
二、交友和娱乐功能占主要地位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山江苗族情歌变迁原因分析 | 第59-65页 |
第一节 自然生境的变化 | 第59-60页 |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变化 | 第60页 |
一、生计方式改变 | 第60页 |
二、交流方式改变 | 第60页 |
第三节 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一、与外族文化的融合 | 第60-61页 |
二、当地民众对苗族情歌需求的淡化 | 第61页 |
第四节 婚俗变迁的影响 | 第61-65页 |
一、苗族与外来民族通婚 | 第61-62页 |
二、传统婚嫁习俗的改变 | 第62-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