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5.1 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股票市场联动的定义与原因 | 第19-20页 |
2.1.1 定义 | 第19页 |
2.1.2 股市联动的促进因素 | 第19-20页 |
2.2 股市联动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市场传染理论 | 第21-23页 |
3 沪港股市联动的传导途径分析 | 第23-32页 |
3.1 宏观经济联系方面的分析 | 第23-24页 |
3.2 上市企业联系方面的分析 | 第24-26页 |
3.3 机构投资者的联系分析 | 第26-27页 |
3.4 政策驱动方面的分析 | 第27-32页 |
3.4.1 股权分置改革 | 第27页 |
3.4.2 上市公司治理 | 第27-28页 |
3.4.3 QFII制度 | 第28-29页 |
3.4.4 QDII制度 | 第29-30页 |
3.4.5 港股直通车 | 第30页 |
3.4.6“沪港通”制度 | 第30-32页 |
4、沪港股市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 第32-46页 |
4.1 基于联动理论的“沪港通”与沪港股市联动的假说 | 第32-33页 |
4.2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 第33-34页 |
4.2.1 数据选取 | 第33页 |
4.2.2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4.3 平稳性及单位根检验 | 第34-36页 |
4.4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4.5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37-38页 |
4.6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8-39页 |
4.7 方差分解 | 第39-40页 |
4.8 DCC-EGARCH检验 | 第40-4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6-49页 |
5.1 结论 | 第46-47页 |
5.2 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