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黄淮海南部夏玉米品种耐阴性指标筛选与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 遮阴对夏玉米形态学的影响第10页
    2. 遮阴对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0-12页
        2.1 遮阴对酶系统的影响第10-11页
        2.2 遮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1页
        2.3 遮阴对碳氮代谢的影响第11-12页
    3. 遮阴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第12页
    4. 遮阴对倒伏的影响第12页
    5. 耐阴性的评价体系第12-14页
1 引言第14-15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5-17页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第15页
    2.2 观测指标及方法第15-16页
        2.2.1 出苗期、出苗率、整齐度第15页
        2.2.2 农艺性状第15页
        2.2.3 花期第15页
        2.2.4 茎秆强度第15页
        2.2.5 刺穿强度第15页
        2.2.6 叶绿素含量第15页
        2.2.7 粗缩病株率、青枯病株率、倒折率、空秆率第15-16页
        2.2.8 考种测产第16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6-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30页
    3.1 不同品种出苗期、出苗率和整齐度的差异第17页
    3.2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7-19页
        3.2.1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植株高度的影响第17-18页
        3.2.2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叶面积的影响第18-19页
    3.3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穗位叶叶绿素的影响第19-20页
    3.4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出籽率的影响第20-21页
    3.5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雌雄间隔期的影响第21-22页
    3.6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病害的影响第22-23页
    3.7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倒伏的影响第23-24页
    3.8 遮阴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4-28页
    3.9 夏玉米耐阴性评价指标的筛选第28页
    3.10 夏玉米耐阴性评价第28-30页
4 讨论与结论第30-32页
    4.1 遮阴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0页
    4.2 遮阴对夏玉米穗位叶叶绿素的影响第30页
    4.3 遮阴对夏玉米雌雄间隔期的影响第30页
    4.4 遮阴对夏玉米病害的影响第30-31页
    4.5 遮阴对夏玉米倒伏的影响第31页
    4.6 遮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1页
    4.7 夏玉米品种耐阴性指标的筛选与评价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9页
致谢第39-40页
个人简介第40-4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著清单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生态审计框架构建研究
下一篇:机械式变速器同步器工作机理仿真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