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区现役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强度、抗冻性检测及评估预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模袋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模袋混凝土概况 | 第12-13页 |
1.2.2 模袋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混凝土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混凝土无损检测概况 | 第14-15页 |
1.3.2 混凝土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人工神经网络 | 第18-23页 |
2.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第18-22页 |
2.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 第18-19页 |
2.1.2 BP神经网络 | 第19-20页 |
2.1.3 RBF神经网络 | 第20-22页 |
2.2 选取预测方法的原因 | 第22-23页 |
3 试验概况与试验方法 | 第23-3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3-25页 |
3.2 试验配合比 | 第25-30页 |
3.2.1 沈乌灌域各标段混凝土配合比 | 第25-26页 |
3.2.2 乌兰布和灌域各标段混凝土配合比 | 第26-28页 |
3.2.3 乌拉特灌域各标段混凝土配合比 | 第28-30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30-32页 |
3.3.1 试验方案路线 | 第30页 |
3.3.2 模袋混凝土芯样的制取及加工 | 第30-32页 |
3.4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第32页 |
3.5 抗冻性能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6 试验用主要仪器 | 第33-35页 |
4 模袋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及预测 | 第35-61页 |
4.1 试验概况 | 第35页 |
4.2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 第35-41页 |
4.2.1 两种剔除方法对比 | 第35-40页 |
4.2.2 模袋混凝土抗压破坏形态分析 | 第40-41页 |
4.3 模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4.4 模袋混凝土的本构方程 | 第42-45页 |
4.5 模袋混凝土微观结构及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4.6 利用BP网络预测模袋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 | 第47-51页 |
4.6.1 BP网络的建立 | 第47-48页 |
4.6.2 BP网络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7 利用RBF网络预测模袋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 | 第51-53页 |
4.8 模袋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敏感性分析 | 第53-6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模袋混凝土抗冻性研究及预测 | 第61-76页 |
5.1 试验概况 | 第61页 |
5.2 试验数据整理分析 | 第61-66页 |
5.2.1 模袋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形态分析 | 第61-62页 |
5.2.2 质量损失率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5.2.3 相对动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66页 |
5.4 微结构特征及机理分析 | 第66-68页 |
5.5 利用BP网络预测模袋混凝土芯样抗冻性 | 第68-72页 |
5.5.1 BP网络的建立 | 第68-69页 |
5.5.2 模袋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预测 | 第69-71页 |
5.5.3 模袋混凝土质量损失预测 | 第71-72页 |
5.6 利用RBF网络预测模袋混凝土芯样抗冻性 | 第72-74页 |
5.6.1 模袋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预测 | 第72-73页 |
5.6.2 模袋混凝土质量损失率预测 | 第73-7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