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三菱F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机组APS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第14-15页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2章 APS实施与应用研究第16-24页
    2.1 APS技术概述第16-17页
    2.2 APS技术实现过程第17-20页
        2.2.1 项目启动阶段第17页
        2.2.2 设计阶段第17-18页
        2.2.3 组态阶段第18-19页
        2.2.4 仿真及调试阶段第19页
        2.2.5 应用优化阶段第19-20页
    2.3 APS技术内容第20-21页
    2.4 APS应用分析及建议第21-23页
        2.4.1 应用情况及分析第21-22页
        2.4.2 实施建议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APS系统设计第24-43页
    3.1 机组概况第24页
    3.2 APS控制系统整体设计第24-32页
        3.2.1 APS设计范围第25页
        3.2.2 APS结构与系统框架第25-28页
        3.2.3 断点需求与设计第28页
        3.2.4 APS接口需求与设计第28-29页
        3.2.5 逻辑框架设计第29-32页
    3.3 APS启动设计方案第32-39页
        3.3.1 总则第32页
        3.3.2 主要流程节点第32-34页
        3.3.3 APS启动程序第34-39页
    3.4 APS停止设计方案第39-42页
        3.4.1 总则第39页
        3.4.2 主要流程节点第39-40页
        3.4.3 APS停机程序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APS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第43-74页
    4.1 化学智能制水第43-47页
        4.1.1 功能需求第43页
        4.1.2 技术难点第43页
        4.1.3 设计方案第43-45页
        4.1.4 化学智能制水程序第45-46页
        4.1.5 应用效果第46-47页
    4.2 余热锅炉自动上水第47-49页
        4.2.1 功能需求第47页
        4.2.2 技术难点第47页
        4.2.3 设计方案第47-49页
    4.3 全程水位自动控制第49-55页
        4.3.1 功能需求第49页
        4.3.2 技术难点第49页
        4.3.3 设计方案第49-53页
        4.3.4 应用及优化第53-55页
    4.4 汽机旁路压力自动控制第55-69页
        4.4.1 功能需求第55页
        4.4.2 技术难点第55页
        4.4.3 解决方案第55-61页
        4.4.4 旁路自动控制过程第61-69页
    4.5 自动解汽与并汽第69-73页
        4.5.1 功能需求第69页
        4.5.2 技术难点第69页
        4.5.3 解决方案第69-71页
        4.5.4 应用及优化第71-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APS应用及总结第74-85页
    5.1 APS程序说明第74-79页
    5.2 APS技术性能第79页
    5.3 APS应用效果第79-82页
    5.4 经验总结第82-84页
        5.4.1 APS主要工作历程第82页
        5.4.2 经验总结第82-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6页
    6.1 结论第85页
    6.2 展望第85-86页
        6.2.1 尚待解决的问题第85页
        6.2.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作者简介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温州高校的分析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其实效性研究--以W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