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存货流程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存货分类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存货模型的研究 | 第13页 |
1.2.4 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5 存货储存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存货管理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2.1 存货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19页 |
2.1.1 存货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存货的管理 | 第18-19页 |
2.2 存货管理模式 | 第19-23页 |
2.2.1 ABC存货分类管理法 | 第19页 |
2.2.2 零存货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2.2.3 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式 | 第20-21页 |
2.2.4 ERP模式 | 第21-23页 |
第3章 SF机械制造业公司存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2页 |
3.1 SF公司简介 | 第23-24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1.2 公司组织架构及责任划分 | 第23-24页 |
3.2 SF公司存货管理现状 | 第24-28页 |
3.2.1 参与存货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及职责 | 第24-25页 |
3.2.2 SF公司存货管理基本流程 | 第25-26页 |
3.2.3 公司存货核算方法 | 第26-28页 |
3.3 SF机械制造业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3.1 缺乏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3.3.2 企业产品缺乏统一有效的BOM | 第29-30页 |
3.3.3 存货信息缺乏共享 | 第30页 |
3.3.4 存货管理缺乏内部监督 | 第30-32页 |
第4章 SF机械制造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4.1 存货管理制度的影响 | 第32页 |
4.2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1 缺乏对存货管理的认知 | 第32-33页 |
4.2.2 缺乏对BOM表的正确认知 | 第33页 |
4.2.3 未完善业绩责任考核制度 | 第33-34页 |
4.3 信息化程度的影响 | 第34页 |
4.3.1 缺乏订货经济批量概念 | 第34页 |
4.3.2 缺乏存货管理专业型人才 | 第34页 |
4.4 存货保管制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4.4.1 存货摆放位置不当 | 第34-35页 |
4.4.2 存货领用方式不科学 | 第35-36页 |
第5章 提高SF机械制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建议 | 第36-53页 |
5.1 引进科学的存货分类管理法 | 第36-46页 |
5.1.1 对公司原材料采用ABC和EOQ管理方法 | 第36-42页 |
5.1.2 对公司产成品采用ABC和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 | 第42-43页 |
5.1.3 对公司半成品采用ABC和超市管理方法 | 第43-46页 |
5.2 加强ERP管理 | 第46-49页 |
5.2.1 加强企业员工对ERP的认识 | 第46-47页 |
5.2.2 优化BOM表设计 | 第47页 |
5.2.3 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办法 | 第47-49页 |
5.3 建立信息化平台 | 第49-50页 |
5.3.1 加强存货管理信息化建设 | 第49页 |
5.3.2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第49-50页 |
5.4 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 第50-53页 |
5.4.1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50-51页 |
5.4.2 规范库存管理 | 第51页 |
5.4.3 精确存货计量方式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SF公司2015年四季度盘点报告 | 第58-68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