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利用光催化技术处理含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一、绪论第14-37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光催化技术概述第14-17页
        1.2.1 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第16-17页
    1.3 TiO_2材料概述第17-23页
        1.3.1 TiO_2的结构第17页
        1.3.2 TiO_2的应用第17-19页
        1.3.3 TiO_2的光催化机理第19-20页
        1.3.4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方法第20-23页
    1.4 含酚工业废水的危害和处理方法第23-24页
        1.4.1 含酚工业废水的来源第23页
        1.4.2 含酚工业废水的危害第23-24页
        1.4.3 含酚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第24页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7页
二、三维有序大孔型Au/TiO_2的可控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对含酚工业废水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7-70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38-39页
        2.2.1 实验试剂第38页
        2.2.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3 3DOM Au/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第39-41页
        2.3.1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39-40页
        2.3.2 聚苯乙烯微球胶体模板的组装第40页
        2.3.3 3DOM TiO_2催化材料的制备第40页
        2.3.4 3DOM Au/TiO_2催化材料的制备第40-41页
    2.4 3DOM TiO_2的表征方法第41-43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第41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1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1-42页
        2.4.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42页
        2.4.5 红外光谱第42页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2页
        2.4.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2页
        2.4.8 光催化性能第42页
        2.4.9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第42-43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43-64页
        2.5.1 3DOM Au/TiO_2的制备过程第43-44页
        2.5.2 3DOM TiO_2的XRD表征结果第44-46页
        2.5.3 SEM与TEM的表征第46-49页
        2.5.4 比表面(BET)分析第49-51页
        2.5.5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析第51页
        2.5.6 紫外-可见吸收特性第51-52页
        2.5.7 XPS测试分析第52-53页
        2.5.8 催化性能分析第53-63页
        2.5.9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第63-64页
    2.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三、三维有序大孔型Ag/TiO_2的可控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对含酚工业废水催化性能的研究第70-98页
    3.1 引言第70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70-71页
        3.2.1 实验试剂第70-71页
        3.2.2 实验仪器第71页
    3.3 3DOM Ag/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第71-72页
        3.3.1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71-72页
        3.3.2 聚苯乙烯微球胶体模板的组装第72页
        3.3.3 3DOM TiO_2催化材料的制备第72页
        3.3.4 3DOM Ag/TiO_2催化材料的制备第72页
    3.4 表征和测试方法第72-73页
        3.4.1 X-射线粉末衍射第72页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72页
        3.4.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72页
        3.4.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72页
        3.4.5 红外光谱第72页
        3.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72-73页
        3.4.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73页
        3.4.8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73页
        3.4.9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第73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73-93页
        3.5.1 3DOM Ag/TiO_2的制备过程第73页
        3.5.2 3DOM Ag/TiO_2的XRD表征结果第73-75页
        3.5.3 SEM与TEM的表征第75-78页
        3.5.4 比表面(BET)分析第78-79页
        3.5.5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析第79-80页
        3.5.6 紫外-可见吸收特性第80-81页
        3.5.7 XPS测试分析第81-82页
        3.5.8 催化性能分析第82-92页
        3.5.9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第92-93页
    3.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四、总结和展望第98-100页
    4.1 总结第98-99页
    4.2 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增材制造金属陶瓷材料热力本构与裂纹机制研究
下一篇:3UPS-RPR并联机构静刚度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