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1.1 激光增材制造的定义 | 第9页 |
1.1.2 激光增材制造的优势 | 第9页 |
1.1.3 激光增材制造的分类 | 第9-10页 |
1.2 激光增材制造的材料种类 | 第10-14页 |
1.2.1 塑料 | 第10-12页 |
1.2.2 光敏树脂 | 第12页 |
1.2.3 金属合金 | 第12-13页 |
1.2.4 复合材料 | 第13-14页 |
1.2.5 陶瓷材料 | 第14页 |
1.3 激光增材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的目的 | 第17-18页 |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3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基体材料 | 第19页 |
2.1.2 粉末材料 | 第19-20页 |
2.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3 激光熔覆涂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1 合金粉末的制备 | 第21页 |
2.3.2 涂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3 金相试样的制备 | 第22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4.1 金相组织分析 | 第22-23页 |
2.4.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23页 |
2.4.3 涂层硬度分析 | 第23-24页 |
2.5 涂层表面形貌与显微组织分析 | 第24-37页 |
2.5.1 涂层表面形貌 | 第24-25页 |
2.5.2 金属陶瓷涂层微观结构形貌和显微组织分析 | 第25-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金属陶瓷熔覆层的热力本构关系 | 第39-49页 |
3.1 激光熔覆工艺过程 | 第39页 |
3.2 激光束能量传递 | 第39-40页 |
3.3 残余应力测试技术与影响 | 第40-41页 |
3.3.1 残余应力测试技术 | 第40-41页 |
3.3.2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1页 |
3.4 铁基激光熔覆金属陶瓷材料涂层的残余应力研究 | 第41-46页 |
3.4.1 铁基激光熔覆金属陶瓷材料涂层残余应力模型的构建 | 第41-44页 |
3.4.1.1 物理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3.4.1.2 弹性模量的计算 | 第42-43页 |
3.4.1.3 泊松比的计算 | 第43页 |
3.4.1.4 热膨胀系数的计算 | 第43-44页 |
3.4.2 铁基激光熔覆金属陶瓷材料涂层的残余应力 | 第44-46页 |
3.4.2.1 FJ-3与FJ-1 7+WC30%不同配比下涂层的残余应力 | 第44-45页 |
3.4.2.2 FJ-17与钴包碳化钨不同配比下涂层的残余应力 | 第45-46页 |
3.5 残余应力与裂纹产生机制的关系 | 第46页 |
3.6 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铁基金属陶瓷涂层的裂纹研究 | 第49-73页 |
4.1 裂纹类型 | 第49页 |
4.2 裂纹形成机理 | 第49-50页 |
4.3 铁基合金熔覆层裂纹分析 | 第50-67页 |
4.3.1 FJ-3与FJ-1 7+WC30%不同配比下涂层裂纹分析 | 第50-55页 |
4.3.2 FJ-17与Co包WC不同配比下涂层裂纹分析 | 第55-60页 |
4.3.3 FJ-3与氧化钛不同配比下涂层裂纹分析 | 第60-65页 |
4.3.4 FJ-3与碳化钛不同配比下涂层裂纹分析 | 第65-66页 |
4.3.5 FJ-3与氧化铝不同配比下涂层裂纹分析 | 第66-67页 |
4.4 裂纹特征分析 | 第67-68页 |
4.5 裂纹扩展机制 | 第68页 |
4.6 无裂纹涂层实现的方法 | 第68-70页 |
4.6.1 优化激光处理工艺:预热、后处理及缓冷 | 第68-69页 |
4.6.2 选择合适的激光处理工艺参数 | 第69页 |
4.6.3 合理设计熔覆层 | 第69页 |
4.6.4 合理选择基体 | 第69-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增强铁基复合涂层性能的研究 | 第73-81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5.2.1 电化学腐蚀测试 | 第73页 |
5.2.2 试样显微硬度测试 | 第73-74页 |
5.3 电化学腐蚀分析 | 第74-77页 |
5.3.1 FJ-3与FJ-17+WC30%不同配比下涂层的塔菲尔曲线 | 第74-76页 |
5.3.2 FJ-17与钴包碳化钨不同配比下涂层的塔菲尔曲线 | 第76-77页 |
5.4 显微硬度分析 | 第77-79页 |
5.4.1 FJ-3与FJ-17+WC30%不同配比下涂层的硬度 | 第77-78页 |
5.4.2 FJ-17与钴包碳化钨不同配比下涂层的硬度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