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我国生育保险政策综述 | 第10-15页 |
1.2.2 国外生育保险政策综述 | 第15-16页 |
1.3 生育保险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3.1 社会公平理论 | 第16-17页 |
1.3.2 政府责任理论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1 理论分析法 | 第19页 |
1.4.2.2 实证分析法 | 第19页 |
1.4.2.3 比较分析法 | 第19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生育保险政策相关理论阐释 | 第21-25页 |
2.1 生育保险政策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生育保险 | 第21页 |
2.1.2 生育保险政策 | 第21-22页 |
2.2 生育保险的待遇项目 | 第22-23页 |
2.3 当前推行生育保险公平的意义 | 第23-25页 |
2.3.1 提升社会对生育妇女就业平等权的认同 | 第23页 |
2.3.2 以妇女权益与价值为出发点促进生育保险公平 | 第23-24页 |
2.3.3 以降低生育保险差别化现象为前提体现分配均衡 | 第24-25页 |
第3章 上海市生育保险政策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第25-38页 |
3.1 上海市生育保险政策的发展 | 第25-27页 |
3.1.1 近年来上海市生育保险人员参保与待遇享受情况 | 第26页 |
3.1.2 近年来上海市生育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第26-27页 |
3.2 上海市生育保险现行政策 | 第27-30页 |
3.2.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的背景 | 第27-29页 |
3.2.2 关于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险政策 | 第29-30页 |
3.3 上海市生育保险政策公平性缺失的表现 | 第30-34页 |
3.3.1 户籍分类的差别 | 第30页 |
3.3.2 地区分类的差别 | 第30-31页 |
3.3.3 行业分类的差别 | 第31-34页 |
3.4 上海市生育保险政策公平性缺失的原因 | 第34-38页 |
3.4.1 法律规范的限制导致政策不公平 | 第34页 |
3.4.2 条件设置分类过多导致政策不公平 | 第34-35页 |
3.4.3 监管责任的不力导致政策不公平 | 第35-36页 |
3.4.4 财政保障的阻滞导致政策不公平 | 第36-38页 |
第4章 国外生育保险制度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 第38-44页 |
4.1 欧洲国家的生育保险制度 | 第38-40页 |
4.1.1 瑞典生育保险制度:公共资助的普享型家庭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 第38-39页 |
4.1.2 英国生育保险制度:普通医疗保健制度与社会保险现金补助 | 第39-40页 |
4.2 欧洲高福利经验之借鉴 | 第40-42页 |
4.2.1 生育保险制度完备 | 第41页 |
4.2.2 生育保险立法健全 | 第41-42页 |
4.2.3 生育保险中政府责任明确 | 第42页 |
4.3 欧洲经验对完善我国生育保险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5章 完善上海市生育保险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52页 |
5.1 政府自身的职责:构建公平的生育保险政策体系 | 第44-47页 |
5.1.1 完善生育保险相关法律政策 | 第44-46页 |
5.1.1.1 提升立法层次,整合户籍与地域政策公平化 | 第45页 |
5.1.1.2 以生育保险待遇分级制,推动行业差别的政策公平化 | 第45-46页 |
5.1.2 健全生育保险监督体系,履行政府监管责任 | 第46-47页 |
5.2 政府与社会共融:提升生育保险社会化公平管理 | 第47-49页 |
5.2.1 规范待遇享受人的资格认定,规避生育保险政策执行风险 | 第47-48页 |
5.2.2 协调部门合作,建立无差别户籍与地域的社区人口管理体系 | 第48-49页 |
5.3 政府对公民导向:认可生育行为承担者的社会价值 | 第49-52页 |
5.3.1 配合遵守生育保险相关政策与政策规范 | 第49-50页 |
5.3.2 促进生育保险中配偶责任承担 | 第50页 |
5.3.3 关注社会对妇女和孩童的人文关怀 | 第50-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