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政府作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11-21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一)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第14-18页
        (二)国外智慧旅游研究综述第18页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8-21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三)技术线路第20-21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1-26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21-23页
        一、公共管理第21页
        二、公共政策第21-22页
        三、智慧旅游第22页
        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第22-23页
    第二节 基础理论第23-26页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3-24页
        二、系统论第24-25页
        三、邓恩的政策规划过程理论第25-26页
第二章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基础分析第26-41页
    第一节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外部环境条件第26-29页
        一、经济环境第26页
        二、社会环境第26-27页
        三、政策环境第27-28页
        四、技术环境第28-29页
    第二节 宜良县发展旅游的内部环境条件第29-38页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29-30页
        二、旅游资源第30-31页
        三、交通区位和基础设施第31-32页
        四、旅游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第32-33页
        五、旅游客源市场第33-34页
        六、运营管理模式第34-35页
        七、旅游公共政策第35-38页
    第三节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内部环境条件第38-41页
        一、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第38页
        二、移动网络的普及第38-39页
        三、智能手机的普及第39页
        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39-41页
第三章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及挑战第41-50页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智慧旅游的经验借鉴第41-46页
        一、国外发展智慧旅游的主要做法第41-42页
        二、国内发展智慧旅游的主要做法第42-44页
        三、经验和启示第44-46页
    第二节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挑战第46-50页
        一、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第46-47页
        二、旅游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第47页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整体滞后第47-48页
        四、缺乏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接第48-49页
        五、智慧旅游发展所需资金人才紧缺第49-50页
第四章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构想和政府作用发挥第50-73页
    第一节 宜良县发展智慧旅游的总体思路第50-56页
        一、全面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领导机第50-51页
        二、制定公共政策和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第51-53页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保障第53-56页
    第二节 政府主导宜良县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56-63页
        一、政府主导宜良县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56-58页
        二、政府主导宜良县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58-63页
    第三节 政府引导企业、游客、市民共同参与宜良县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建设第63-66页
        一、开发移动终端服务系统第63-64页
        二、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第64页
        三、适时推送旅游信息第64-65页
        四、开展游客互动评价第65页
        五、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第65-66页
    第四节 政府鼓励旅游企业打造打造宜良智慧旅游项目示范第66-73页
        一、智慧景区示范项目第66-69页
        二、智慧酒店示范项目第69页
        三、智慧旅行社示范项目第69-70页
        四、智慧旅游乡村示范项目第70-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村镇银行政府监管研究
下一篇: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舆论引导研究--以“8.3”鲁甸地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