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年嘉义市某动物医院犬心丝虫病部分病例的诊治与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第一章 犬心丝虫病的研究概况 | 第10-20页 |
1.1 犬心丝虫病病原学 | 第10-11页 |
1.1.1 心丝虫形态学特征 | 第10页 |
1.1.2 犬心丝虫的生活史 | 第10-11页 |
1.2 犬心丝虫病的流行情况 | 第11-13页 |
1.2.1 犬心丝虫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 第11页 |
1.2.2 犬心丝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 第11-13页 |
1.3 心丝虫病的危害 | 第13-14页 |
1.3.1 心丝虫对犬的致病机制 | 第13-14页 |
1.3.2 心丝虫病对犬的危害 | 第14页 |
1.3.3 心丝虫病对人类的危害 | 第14页 |
1.4 犬心丝虫病的诊断 | 第14-17页 |
1.4.1 临床症状观察 | 第15页 |
1.4.2 微丝蚴检查 | 第15页 |
1.4.3 免疫学诊断方法 | 第15-16页 |
1.4.4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6页 |
1.4.5 胸腔放射影像检 | 第16-17页 |
1.4.6 心脏超声波检查 | 第17页 |
1.5 犬心丝虫病的治疗 | 第17-19页 |
1.5.1 心丝虫病治疗前评估 | 第17页 |
1.5.2 犬心丝虫病严重程度分级 | 第17页 |
1.5.3 心丝虫病治疗原则 | 第17-18页 |
1.5.4 犬心丝虫病驱虫治疗 | 第18-19页 |
1.6 犬心丝虫病的预防 | 第19页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试验研究 | 第20-59页 |
第二章 一例犬3级心丝虫病典型病例的诊治 | 第20-42页 |
2.1 材料 | 第20页 |
2.1.1 动物来源 | 第20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1.3 主要药物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6页 |
2.2.1 诊断方法 | 第20-26页 |
2.2.2 治疗原则 | 第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2.3.1 诊断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3.2 治疗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4 讨论 | 第39-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一例心丝虫病并发子宫蓄脓症病例的诊治 | 第42-52页 |
3.1 材料 | 第42页 |
3.1.1 动物来源 | 第42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3.1.3 主要药物 | 第42页 |
3.2 方法 | 第42-43页 |
3.2.1 诊断方法 | 第42-43页 |
3.2.2 治疗原则 | 第43页 |
3.3 结果 | 第43-50页 |
3.3.1 诊断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3.3.2 治疗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3.4 讨论 | 第50-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41例犬心丝虫病临床诊疗分析 | 第52-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4.1.1 材料 | 第52页 |
4.1.2 方法 | 第52页 |
4.2 结果 | 第52-56页 |
4.2.1 动物基本信息 | 第52-56页 |
4.2.2 血液学检查结果 | 第56页 |
4.3 讨论 | 第56-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