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0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价值 | 第15-24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5-22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4-30页 |
一、大学 | 第24-25页 |
二、大学自治 | 第25-27页 |
三、政府 | 第27-28页 |
四、样态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第30-47页 |
一、关于大学自治研究的文献述评 | 第30-36页 |
二、关于英国大学自治研究的文献述评 | 第36-41页 |
三、关于英国"府学关系"研究的述评 | 第41-4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47-5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47-4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48-50页 |
第二章 英国古典大学自治的形成与演变 | 第50-67页 |
第一节 中世纪至16世纪20年代:古典大学与教会、国王的关系 | 第50-55页 |
一、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创立 | 第50-51页 |
二、古典大学与教会的关系 | 第51-53页 |
三、古典大学与国王的关系 | 第53-55页 |
第二节 16世纪20年代至17世纪80年代:强化的王权对大学自治的"侵袭" | 第55-59页 |
一、宗教改革的爆发 | 第55-57页 |
二、强化的王权对大学自治的"侵袭" | 第57-59页 |
第三节 17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仍处于王权笼罩下的大学 | 第59-67页 |
一、王权的衰落与议会权力的彰显 | 第59-60页 |
二、古典大学的自治样态 | 第60-65页 |
三、中央政府不干涉大学事务的主要原因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府学高度互信"时期英国大学自治样态的流变 | 第67-110页 |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大学体系的扩充 | 第68-76页 |
一、城市大学的兴起 | 第68-72页 |
二、"平板玻璃大学"的创办 | 第72-76页 |
第二节 政府对大学采取的主要政策举措 | 第76-89页 |
一、政府对古典大学的三次介入 | 第76-81页 |
二、资助大学的肇始与UGC的创立 | 第81-89页 |
第三节 UGC职能的变化与大学外部维度自治的演变 | 第89-99页 |
一、UGC创立后职能的变化 | 第89-92页 |
二、大学外部维度自治的演变 | 第92-99页 |
第四节 不同类型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 | 第99-110页 |
一、古典大学:由学院院长的寡头统治到教授行会与行政人员相结合 | 第99-103页 |
二、城市大学:由外部董事控制到外部董事与教授行会的共同治理 | 第103-106页 |
三、"平板玻璃大学":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 | 第106-110页 |
第四章 政府强势干预时期英国大学自治样态的流变 | 第110-137页 |
第一节 政府强势干预大学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10-115页 |
一、英国经济长期陷入困境 | 第110-111页 |
二、大学支出费用日益高涨 | 第111-112页 |
三、"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实施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政府干预大学的主要举措与大学外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 | 第115-124页 |
一、政府干预大学的主要举措 | 第115-119页 |
二、"府学关系"的变化:从宏观控制到直接干预 | 第119-122页 |
三、英国大学外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实质性自治转向程序性自治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古典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分散化、复杂化的治理结构到双重治理主体的形成 | 第124-128页 |
一、政府的政策举措对牛津大学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二、牛津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分散化、复杂化的内部自治样态到双重治理主体的形成 | 第125-128页 |
第四节 城市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外部董事与教授行会"共治"到校务会与行政委员会的权力博弈 | 第128-132页 |
一、政府的政策举措对曼彻斯特大学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二、曼彻斯特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外部董事与教授行会的"共治"到校务会与行政委员会的权力博弈 | 第130-132页 |
第五节 "平板玻璃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治"到以管理部门为主导的自治 | 第132-137页 |
一、政府的政策举措对阿斯顿大学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二、阿斯顿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治"到以管理部门为主导的自治 | 第134-137页 |
第五章 市场机制调控时期英国大学自治样态的流变 | 第137-170页 |
第一节 政府出台的主要政策措施与"1992后"大学的崛起 | 第137-147页 |
一、政府出台的主要政策措施 | 第137-142页 |
二、"1992后"大学的崛起 | 第142-147页 |
第二节 大学外部维度自治样态的流变: "条件性自治"的形成 | 第147-156页 |
一、市场调控机制的构建 | 第147-151页 |
二、"条件性自治"的形成 | 第151-156页 |
第三节 古典大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双重治理主体到集权化的单一治理主体 | 第156-161页 |
一、2000年牛津大学的诺斯改革 | 第156-158页 |
二、2004-2006内部改革方案的设想及其失败 | 第158-160页 |
三、牛津大学当前的治理结构 | 第160-161页 |
第四节 城市大学自治样态的流变:由校务会与行政委员会的博弈到"管理主义"倾向的上升 | 第161-163页 |
第五节 "平板玻璃大学"内部维度的自治样态:由权力的集权化到网络状的多元治理 | 第163-166页 |
第六节 "1992后"大学内部维度的自治样态:以董事会为中心的"一院制" 治理结构 | 第166-170页 |
一、"1992后"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166-167页 |
二、"1992后"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的主要特点 | 第167-1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70-186页 |
第一节 境遇与现状:当前英国大学的自治样态 | 第170-173页 |
一、当前英国大学外部维度的自治样态 | 第170-171页 |
二、当前英国大学内部维度的自治样态 | 第171-173页 |
第二节 历程与趋势:英国大学自治样态流变的基本轨迹 | 第173-179页 |
一、英国大学外部维度自治样态流变的轨迹 | 第173-175页 |
二、英国大学内部维度自治样态流变的轨迹 | 第175-179页 |
第三节 思考与展望:英国大学自治样态流变的主要启示 | 第179-186页 |
一、英国大学自治样态流变背后蕴藏的规律 | 第179-182页 |
二、英国大学自治样态流变所给予的主要启示 | 第182-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93页 |
后记 | 第193-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