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汽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不同进气和喷油方式下缸内混合气分布及燃烧的可视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字母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汽油机HCCI燃烧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激光诱导荧光(PLIF)法在发动机缸内混合气分布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3.1 PLIF测试原理第14-15页
        1.3.2 发动机缸内混合气浓度及温度分布的PLIF测试第15-18页
    1.4 汽油机燃烧特性可视化研究第18-19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可视化发动机测试系统及图像处理方法介绍第20-35页
    2.1 可视化发动机测试系统第20-27页
        2.1.1 光学发动机第20-21页
        2.1.2 激光器及激光转换光路第21页
        2.1.3 ICCD相机及荧光信号选取第21-23页
        2.1.4 测试信号的同步第23-25页
        2.1.5 光学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润滑系统第25页
        2.1.6 燃油供给系统第25-26页
        2.1.7 示踪剂的选取第26-27页
    2.2 燃烧可视化测试系统第27页
    2.3 PLIF测试混合气温度和浓度的原理及其计算流程第27-34页
        2.3.1 PLIF测试原理及标定第27-31页
        2.3.2 PLIF测温法的计算流程第31-33页
        2.3.3 缸内混合气温度和浓度分布评价指标第33页
        2.3.4 火焰图像的信息提取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进气门相位、升程和喷油方式对汽油机缸内混合气分布的影响第35-48页
    3.1 PLIF测量缸内混合气温度方法准确性的验证第35-36页
    3.2 进气门开启相位对测试平面内混合气温度及浓度分布的影响第36-40页
        3.2.1 进气门开启相位对汽油机缸内混合气温度的影响第36-38页
        3.2.2 进气门开启相位对测试平面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的影响第38-40页
    3.3 进气门最大升程对测试平面内混合气温度及浓度分布的影响第40-44页
        3.3.1 进气门最大升程对缸内混合气温度的影响第40-42页
        3.3.2 进气门最大升程对测试平面内混合气浓度的影响第42-44页
    3.4 直喷时刻对测试平面内混合气温度及浓度分布的影响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高废气稀释条件汽油机燃烧特性的可视化研究第48-69页
    4.1 燃烧特性分析方法简介第48-50页
    4.2 高废气稀释条件下汽油机的燃烧特性第50-60页
        4.2.1 不同气门相位及升程对进气道喷油汽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第50-55页
        4.2.2 不同气门相位及升程对废气稀释条件下直喷汽油机燃烧的影响第55-60页
    4.3 喷油方式对废气稀释汽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第60-64页
    4.4 不同燃料对废气稀释汽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第64-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CCI爆震燃烧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