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损耗计算及温度特性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1. 电机损耗分析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电机温升分析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3. 电机冷却系统研究现状第22-24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4-25页
2. 第二章 电机损耗计算第25-34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电磁场理论基础第25-27页
        2.2.1. 麦克斯韦方程组第25-26页
        2.2.2. 电磁场中的边界条件第26-27页
    2.3. 电机电磁场求解模型第27-29页
        2.3.1. 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7-28页
        2.3.2. 电机二维模型第28-29页
    2.4. 损耗理论及计算第29-33页
        2.4.0. 铁芯损耗第29-31页
        2.4.1. 绕组铜耗第31-32页
        2.4.2. 永磁体涡流损耗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第三章 基于CFD的电机温度场仿真第34-52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流场和温度场理论基础第34-37页
        3.2.1. 流体力学理论基础第34-36页
        3.2.2. 传热学理论基础第36-37页
    3.3. 电机温度场求解模型第37-40页
        3.3.1. 模型假设第37页
        3.3.2. 电机三维模型第37-39页
        3.3.3. 网格划分第39-40页
    3.4.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40-42页
        3.4.1. 生热率第40页
        3.4.2. 绕组的等效处理第40-41页
        3.4.3. 定子铁芯导热系数的确定第41页
        3.4.4. 机壳和定子接触面空气间隙的处理第41-42页
        3.4.5. 机壳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第42页
        3.4.6. 入水口流速和流态第42页
    3.5. CFD仿真结果第42-46页
        3.5.1. 稳态仿真结果第42-45页
        3.5.2. 瞬态仿真结果第45-46页
    3.6. 电机温升试验第46-50页
        3.6.1. 电机温升试验目的第46-47页
        3.6.2. 电机温升试验方法第47-48页
        3.6.3. 电机温升试验平台第48页
        3.6.4. 试验步骤及结果分析第48-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第四章 电机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第52-69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理论分析第52-56页
        4.2.1. 流场计算第52页
        4.2.2. 压力损失计算第52-55页
        4.2.3. 温度场计算第55-56页
    4.3. 水冷结构对电机温升的影响第56-60页
        4.3.1. 水冷结构模型及参数第56-57页
        4.3.2. 流场分布情况第57-58页
        4.3.3. 温度场分布情况第58-60页
    4.4. 水道数目对电机温升的影响第60-64页
        4.4.1. 流场分布情况第60-62页
        4.4.2. 温度场分布情况第62-64页
    4.5. 冷却液流量对电机温升的影响第64-66页
        4.5.1. 流场分布情况第64-65页
        4.5.2. 温度场分布情况第65-66页
    4.6. 冷却介质对电机温升的影响第66-67页
    4.7. 空气间隙对电机温升的影响第67-68页
    4.8.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5.1. 总结第69-70页
    5.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驱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防碰撞控制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