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结构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大连长兴岛北岸作业区基础资料 | 第15-25页 |
2.1 北岸作业区水域自然条件 | 第15-20页 |
2.1.1 风、浪 | 第15-17页 |
2.1.2 海流 | 第17-19页 |
2.1.3 雾况 | 第19页 |
2.1.4 冰况 | 第19-20页 |
2.2 北岸作业区水域港区情况 | 第20-25页 |
2.2.1 长兴岛北岸作业区港区水域规划 | 第20-22页 |
2.2.2 港区水域建设现状 | 第22-25页 |
第3章 北岸作业区水域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的求取 | 第25-40页 |
3.1 水域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2页 |
3.1.1 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5-26页 |
3.1.2 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3.1.3 管理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3.1.4 人为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3.1.5 船舶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3.2 各个指标的权重的求取 | 第32-40页 |
3.2.1 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的原理 | 第32-36页 |
3.2.2 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 | 第36-40页 |
第4章 北岸作业区水域通航综合安全评价 | 第40-59页 |
4.1 评语集的建立 | 第40-41页 |
4.1.1 北岸作业区水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 第40-41页 |
4.1.2 北岸作业区水域安全综合评价评语集的建立 | 第41页 |
4.2 集对分析评价方法 | 第41-48页 |
4.2.1 集对分析理论 | 第42页 |
4.2.2 集对分析概念 | 第42-44页 |
4.2.3 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 第44-48页 |
4.3 集对分析对大连长兴岛北岸作业区水域进行综合安全评价 | 第48-59页 |
4.3.1 综合安全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的确定 | 第48-54页 |
4.3.2 大连长兴岛北岸作业区水域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 第54-55页 |
4.3.3 北岸作业区水域综合安全评价的五元联系数 | 第55-59页 |
第5章 通航评价结果分析和风险控制方案 | 第59-66页 |
5.1 评价结果的集对势 | 第59页 |
5.2 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59-60页 |
5.3 风险控制措施 | 第60-66页 |
5.3.1 到港船舶与船员 | 第60-63页 |
5.3.2 通航环境及设施完善 | 第63-64页 |
5.3.3 港区水域管理要素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A 北岸作业区水域指标选取调查表 | 第72-73页 |
附录B 北岸作业区水域指标两两比较重要度调查表 | 第73-75页 |
附录C 北岸作业区水域定性指标等级标准划分调查表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