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DR集团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局限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局限第14-15页
第2章 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概述第15-31页
    2.1 承包项目管理概述第15-17页
        2.1.1 软件承包项目概念和特点第15-16页
        2.1.2 软件承包项目管理及其流程第16-17页
    2.2 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流程第17-19页
        2.2.1 计划的制定第18页
        2.2.2 计划的执行第18-19页
        2.2.3 计划的监控第19页
        2.2.4 计划的变更控制第19页
    2.3 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的具体工作第19-31页
        2.3.1 明确项目目标第20-21页
        2.3.2 定义工作范围第21-22页
        2.3.3 资源计划第22-23页
        2.3.4 工作量估计第23-25页
        2.3.5 制订进度计划第25页
        2.3.6 成本估算第25-26页
        2.3.7 风险识别方法第26-28页
        2.3.8 风险分析方法第28-31页
第3章 我国软件承包行业发展现状第31-36页
    3.1 基本特征与发展模式第31-33页
    3.2 发展前景与趋势第33-34页
    3.3 印度同行的启示第34-36页
第4章 DR集团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第36-48页
    4.1 DR集团概况第36-38页
        4.1.1 DR集团组织机构第36-37页
        4.1.2 DR集团业务介绍第37-38页
    4.2 DR集团软件承包业务概况第38-39页
    4.3 软件承包项目管理现状第39-41页
        4.3.1 发展历程第39-41页
        4.3.2 管理内容第41页
    4.4 软件承包项目的计划管理第41-48页
        4.4.1 计划管理模式第41-44页
        4.4.2 人员组织模式第44-46页
        4.4.3 风险管理第46-48页
第5章 DR集团公司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的问题第48-63页
    5.1 计划管理的问题第48-58页
        5.1.1 成本估计不准确且缺乏有效的监控第48-52页
        5.1.2 人力资源风险识别和监控不足第52-55页
        5.1.3 项目目标不够清晰第55-56页
        5.1.4 项目进度计划偏差大第56-57页
        5.1.5 资源不能被准确计划和落实第57页
        5.1.6 环境变化计划未变第57-58页
    5.2 原因分析第58-63页
        5.2.1 对客户的需求理解不充分第58-59页
        5.2.2 缺少历史经验数据第59页
        5.2.3 团队建设不到位第59-61页
        5.2.4 项目干系人缺少必要的沟通第61页
        5.2.5 人员能力不足第61-63页
第6章 DR集团软件承包项目计划管理问题的对策第63-73页
    6.1 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第63-64页
        6.1.1 对需求文档进行版本控制第63页
        6.1.2 正确认识并管理好需求变更第63-64页
        6.1.3 建立需求变更模型第64页
        6.1.4 与用户充分沟通第64页
    6.2 优化进度估计流程第64-65页
        6.2.1 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资源第64页
        6.2.2 设置里程碑事件第64-65页
        6.2.3 及时有效的项目总结第65页
    6.3 建立项目成本的估算模型第65-69页
        6.3.1 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体制第65-66页
        6.3.2 进行有效的项目成本估算第66页
        6.3.3 建立成本估算模型第66-69页
    6.4 将人员管理融入计划阶段第69-73页
        6.4.1 完善培训策略第69-70页
        6.4.2 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第70-71页
        6.4.3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企业工程师岗位胜任力模型设计
下一篇:沈阳地税X局员工绩效考评方案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