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12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5 本文基本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4-17页 |
2.1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2.1.1 相关理论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2 资本结构理论论述 | 第14-15页 |
2.1.3 公司绩评价效理论论述 | 第15-16页 |
2.2 本文由资本结构理论得到的启发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西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与问题 | 第17-26页 |
3.1 西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负债现状 | 第17-21页 |
3.1.1 西部煤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比例波动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 第17-18页 |
3.1.2 流动负债资产比例高,负债比例结构有待优化 | 第18-21页 |
3.2 西部地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现状 | 第21-23页 |
3.2.1 股权结构相对简单 | 第21页 |
3.2.2 股权流转加快,流通股比例变大 | 第21-22页 |
3.2.3 股权集中度较高 | 第22-23页 |
3.3 西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 | 第23-26页 |
3.3.1 内部融资 | 第24页 |
3.3.2 外部融资 | 第24-26页 |
第四章 西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企业效益关系 | 第26-33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26-29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26页 |
4.1.2 模型变量 | 第26-28页 |
4.1.3 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4.1.4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29页 |
4.2 西部地区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分析 | 第29-31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影响西部煤炭行业上市企业资本结构因素 | 第33-44页 |
5.1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5.2 指标确定与处理数据 | 第35-36页 |
5.2.1 指标的确定 | 第35页 |
5.2.2 样本数据整理 | 第35-36页 |
5.3 模型选择与方法构建 | 第36页 |
5.3.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6页 |
5.3.2 模型构建 | 第36页 |
5.4 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因素描述分析及模型分析 | 第36-42页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5.4.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5.4.3 实证研究模型一的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5.4.4 实证研究模型二的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5.5 综合实证结果 | 第42-44页 |
第六章 西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 第44-47页 |
6.1 增加内部积累,应对外部变化,总体提升盈利能力 | 第44页 |
6.2 考虑互联网融资渠道,加快西部煤炭企业转型 | 第44-45页 |
6.3 调整企业负债结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 第45页 |
6.4 优化股权结构 | 第45-46页 |
6.5 实现融资方式多样化 | 第46页 |
6.6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资本市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