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目录 | 第13-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8页 |
·植物铁蛋白简介 | 第19-22页 |
·植物铁蛋白的结构 | 第19-21页 |
·植物铁蛋白的功能 | 第21-22页 |
·贮铁功能 | 第21页 |
·抗逆功能 | 第21-22页 |
·植物铁蛋白转基因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转铁蛋白水稻 | 第22-23页 |
·转铁蛋白苹果 | 第23页 |
·转铁蛋白番茄 | 第23页 |
·转铁蛋白烟草 | 第23-24页 |
·转铁蛋白莴苣和生菜 | 第24页 |
·外源基因的表达所引起的受体植物的变异 | 第24-26页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 第24-25页 |
·外源基因导入 | 第25页 |
·外源基因的表达 | 第25-26页 |
·转基因植物变异的研究进展 | 第26页 |
·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时空表达 | 第26-30页 |
·Bt毒蛋白基因的时空表达 | 第27-29页 |
·转Bt基因玉米 | 第27页 |
·转Bt基因棉花 | 第27-28页 |
·转Bt基因烟草 | 第28-29页 |
·CP4-EPSPS基因的时空表达 | 第29-30页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 第30-33页 |
·营养含量评价 | 第31页 |
·毒理学评价 | 第31页 |
·过敏反应的安全性评价 | 第31-32页 |
·抗性标记基因评价 | 第32-33页 |
·传统的选择标记基因 | 第32-33页 |
·生物安全性标记基因 | 第33页 |
·近等基因系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 | 第33-35页 |
·多次回交转育 | 第33-34页 |
·基于性状选择的连续自交 | 第34页 |
·突变和人工诱变 | 第34-35页 |
·基于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35页 |
·水稻近等基因系的应用 | 第35-36页 |
·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 第35页 |
·在基因效应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35-36页 |
·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第36页 |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Pea-Fer基因导入和表达对水稻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38-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材料 | 第38-39页 |
·外源铁蛋白基因(Pea-Fer)的PCR检测与GUS检测 | 第39-40页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PCR检测 | 第4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0页 |
·GUS组织染色 | 第40页 |
·田间实验 | 第40页 |
·生物学性状考察 | 第40-42页 |
·发芽特性 | 第40-41页 |
·幼苗叶片生长动态 | 第41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41页 |
·光和作用 | 第41页 |
·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考察 | 第41页 |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人工接种鉴定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Pea-Fer的PCR扩增和GUS检测 | 第42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发芽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苗期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43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植株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44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的生育期和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45页 |
·Pea-Fer对转基因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Pea-Fer基因导入和表达对水稻植株和籽粒重要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48-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田间试验及样品制备 | 第48-49页 |
·矿质元素的分析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Pea-Fer基因对不同时期营养器官重要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49-52页 |
·对根、茎、叶中铁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对根、茎、叶中钙、锰、锌积累的影响 | 第51-52页 |
·Pea-Fer基因对稻米籽粒的不同部位重要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52-54页 |
·对籽粒不同部位铁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稻米籽粒的不同部位钙、锰、锌积累的影响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Pea-Fer基因导入和表达对水稻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7-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材料 | 第58页 |
·田间试验 | 第58页 |
·矿质元素的分析 | 第58页 |
·外观与蒸煮食用品质鉴定 | 第58页 |
·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58-59页 |
·淀粉粘滞性(RVA谱)测定 | 第59页 |
·质地测定 | 第59页 |
·胚乳内淀粉粒电镜扫描分析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Pea-Fer对转基因稻米铁等5种重要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60页 |
·Pea-Fer对转基因稻米外观和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 第60-61页 |
·Pea-Fer对转基因稻米蛋白质积累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第61页 |
·Pea-Fer对转基因稻米淀粉粘滞性(RVA谱)的影响 | 第61-62页 |
·Pea-Fer对转基因稻米质地的影响 | 第62-63页 |
·Pea-Fer对转基因稻米胚乳淀粉结构影响的电镜观察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