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案例的典型性及代表性说明 | 第15-17页 |
1.3 主要概念介绍 | 第17-20页 |
1.3.1 并购 | 第17页 |
1.3.2 “公司金融学”与“行为公司金融学” | 第17-18页 |
1.3.3 “PEST”分析方法 | 第18页 |
1.3.4 过度自信理论 | 第18-19页 |
1.3.5 过度自信的衡量 | 第19页 |
1.3.6 并购绩效衡量 | 第19-20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4.1 国内外跨国并购理论分析 | 第20-21页 |
1.4.2 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1.4.3 行为公司金融关于并购方面情况理论分析 | 第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5.1 文献研究 | 第22-23页 |
1.5.2 理论分析 | 第23页 |
1.5.3 PEST分析 | 第23页 |
1.5.4 会计研究与事件研究 | 第23页 |
1.5.5 股价收益率回归 | 第23-24页 |
1.5.6 评分法 | 第24页 |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4-25页 |
1.6.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1.6.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25页 |
1.7 论文的结构 | 第25-26页 |
2. 案例介绍 | 第26-31页 |
2.1 并购内外动因分析 | 第26-28页 |
2.1.1 联想集团并购案例 | 第26-27页 |
2.1.2 TCL集团并购案例 | 第27页 |
2.1.3 索尼公司并购案例 | 第27-28页 |
2.2 并购案例始末 | 第28-31页 |
2.2.1 联想集团并购案例 | 第28页 |
2.2.2 TCL集团并购案例 | 第28-29页 |
2.2.3 索尼公司并购案例 | 第29-31页 |
3. 案例分析 | 第31-41页 |
3.1 事前PEST分析 | 第31-32页 |
3.2 事后并购绩效分析--会计法 | 第32-39页 |
3.2.1 盈利能力——三家公司并购前后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3.2.2 营运能力——三家公司并购前后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3.2.3 偿债能力——三家公司并购前后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2.4 增长能力——三家公司并购前后增长能力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3.2.5 本节小节 | 第38-39页 |
3.3 事后并购绩效分析—案例法 | 第39-41页 |
4. 案例分析-行为公司金融学角度 | 第41-50页 |
4.1 资本市场的反应—三家公司是否逃离了“赢家的诅咒” | 第41-46页 |
4.1.1 联想集团并购案 | 第42-44页 |
4.1.2 TCL集团并购案 | 第44-46页 |
4.1.3 索尼公司并购案 | 第46页 |
4.1.4 本节小结 | 第46页 |
4.2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及其对并购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46-50页 |
5. 总结与建议 | 第50-53页 |
5.1 总结 | 第50-51页 |
5.2 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