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村级债务问题及其化解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2.1.1 村级组织 | 第17-18页 |
2.1.2 债务 | 第18-19页 |
2.1.3 村级债务 | 第19-20页 |
2.1.4 村级不良债务 | 第20页 |
2.1.5 村级债务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6 村级债务规模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宁乡县村级债务调查分析 | 第24-31页 |
3.1 宁乡县基本概况 | 第24-25页 |
3.1.1 宁乡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宁乡县村级债务问题现状 | 第25页 |
3.2 宁乡县村级债务情况调查分析 | 第25-31页 |
3.2.1 样本点村级债务规模 | 第26-27页 |
3.2.2 样本点村级债务构成 | 第27-28页 |
3.2.3 村级债务的主要危害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宁乡县村级债务原因分析 | 第31-44页 |
4.1 村级债务形成的直接原因 | 第31-33页 |
4.1.1 经济基础弱 | 第31页 |
4.1.2 政绩观偏离 | 第31-32页 |
4.1.3 开支不合理 | 第32页 |
4.1.4 管理欠规范 | 第32-33页 |
4.1.5 村务不公开 | 第33页 |
4.2 村级债务形成的内在原因 | 第33-44页 |
4.2.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位” | 第33-38页 |
4.2.2 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 | 第38-42页 |
4.2.3 村级管理的“局外监督”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宁乡县村级债务问题化解途径 | 第44-52页 |
5.1 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 | 第44-45页 |
5.1.1 改革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决策程序 | 第44页 |
5.1.2 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 | 第44-45页 |
5.1.3 实行农村公共产品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45页 |
5.2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 第45-47页 |
5.2.1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5.2.2 健全财务监督制度 | 第46页 |
5.2.3 健全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 | 第46-47页 |
5.2.4 健全债权和债务管理制度 | 第47页 |
5.3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 第47-48页 |
5.3.1 实施村务公开 | 第47页 |
5.3.2 落实民主决策 | 第47-48页 |
5.3.3 严格村干部责任追究 | 第48页 |
5.4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 第48-50页 |
5.4.1 做好土地流转,盘活村集体资产 | 第49页 |
5.4.2 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 | 第49-50页 |
5.4.3 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 第50页 |
5.5 有序化解村级债务 | 第50-52页 |
5.5.1 加强村级债务化解监管 | 第50-51页 |
5.5.2 分类化解村级债务 | 第51页 |
5.5.3 改革乡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