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一、镶嵌 | 第17页 |
二、县域经济 | 第17-18页 |
三、土地利用规划 | 第18-19页 |
四、主体功能区 | 第19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一、镶嵌理论 | 第19-22页 |
二、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 第22-23页 |
三、环境容量理论 | 第23页 |
四、控制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土地空间规划的镶嵌体系评价与动力机制研究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土地空间镶嵌格局指标体系建立 | 第25-28页 |
一、生存镶嵌空间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二、发展镶嵌空间指标的选取 | 第26-27页 |
三、稳定镶嵌空间指标的选取 | 第27页 |
四、毁坏镶嵌空间指标的选取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土地空间镶嵌格局评价过程 | 第28-30页 |
一、选择县域土地镶嵌空间综合评价方法 | 第28页 |
二、确定县域土地镶嵌空间综合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三、县域土地镶嵌空间综合评价方法 | 第29页 |
四、结果评价分析 | 第29页 |
五、县域土地镶嵌空间调控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宁乡县土地利用空间现状与规划分析 | 第30-58页 |
第一节 宁乡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概况 | 第30-32页 |
二、宁乡县土地利用现状 | 第32-33页 |
(一)土地利用规模与土地空间镶嵌结构 | 第32页 |
(二)生存镶嵌空间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三)建设用地利用情况 | 第33页 |
三、宁乡县土地镶嵌空间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宁乡县土地利用规划镶嵌指标体系分析 | 第35-38页 |
一、宁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镶嵌指标体系概述 | 第35-36页 |
二、土地镶嵌空间指标体系的动态发展情况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宁乡县土地利用规划镶嵌指标体系总体评价与机制研究 | 第38-53页 |
一、土地利用镶嵌结构变化评估 | 第38-40页 |
二、生存镶嵌空间动态情况分析 | 第40-45页 |
三、发展与稳定镶嵌空间动态分析 | 第45-53页 |
第四节 宁乡县土地镶嵌空间规划分异 | 第53-55页 |
第五节 宁乡县土地镶嵌空间系数分析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土地镶嵌空间合理化研究 | 第58-62页 |
第一节 生存镶嵌空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第58-59页 |
一、生存镶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石 | 第58页 |
二、生存镶嵌空间面积的确定 | 第58页 |
三、生存镶嵌空间的保护措施建议与对策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发展镶嵌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阵地 | 第59-60页 |
一、发展镶嵌空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 第59页 |
二、发展镶嵌空间面积的确定 | 第59页 |
三、发展镶嵌空间的发展 | 第59-60页 |
第三节 稳定镶嵌空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港湾 | 第60页 |
一、稳定镶嵌空间是人类停靠的港湾 | 第60页 |
二、稳定镶嵌空间面积 | 第60页 |
三、稳定镶嵌空间的完善 | 第60页 |
第四节 毁坏镶嵌空间是必须控制的重点 | 第60-62页 |
一、毁坏镶嵌空间是人类失去的阵地 | 第60-61页 |
二、控制毁坏镶嵌空间探讨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