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0-12页
     ·研究内容第10页
     ·技术路线第10-12页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5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创新点第12-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5-25页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5-2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第15-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力—拉力”理论第16-1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方法第17-18页
     ·托达罗模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18-1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第19-20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5页
     ·刘易斯模型第20-21页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第21页
     ·乔根森模型第21页
     ·托达罗模型第21-25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及转移现状第25-35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第25-31页
     ·工日计算法第25-27页
     ·国际标准结构法第27-31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第31-34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规模与结构第31页
     ·我国农村从业人员资源总量及构成第31-32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5-49页
   ·变量选取和定义第35-37页
     ·变量选取第35-36页
     ·变量定义第36-37页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37-40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第40-42页
   ·各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第42-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修正的托达罗模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49-61页
   ·托达罗基本模型及政策含义第49-53页
     ·托达罗基本模型第49-52页
     ·托达罗模型政策含义第52-53页
   ·托达罗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差距第53-55页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假设第53-54页
     ·剩余劳动力的分布界定第54页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去向第54-55页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动因第55页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第55-58页
     ·对托达罗模型前提假设的修正第55-56页
     ·对劳动力流动总量模型的修正第56-57页
     ·对个体流动决策模型的修正第57-58页
   ·修正后托达罗模型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58-59页
     ·修正后托达罗模型的理论意义第58页
     ·修正后托达罗模型的现实意义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及对策第61-67页
   ·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第61-63页
     ·就地转移第61-62页
     ·异地转移第62-63页
   ·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第63-67页
     ·分流转移渠道第63页
     ·完善转移平台第63-64页
     ·强化转移保障第64页
     ·弱化转移障碍第64-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贸易研究
下一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素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