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安全社区的系统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18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4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14-17页
     ·论文创新点第17-18页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8-20页
第二章 安全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论第20-34页
   ·社区与安全社区第22-28页
     ·社区第22-23页
     ·安全社区第23-28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与社区安全综合评估第28-30页
     ·安全社区评估第28页
     ·社区安全评估第28-29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与社区安全综合评估的关系第29-30页
   ·社区管理模式与安全社区管理模式第30-34页
     ·社区管理模式第30-31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及其类型第31-32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与安全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第32-34页
第三章 安全社区系统分析第34-64页
   ·安全社区系统结构第34-43页
     ·安全社区子系统的构成第35-36页
     ·安全社区子系统的内涵及其耦合第36-38页
     ·安全社区系统的功能第38-43页
   ·安全社区子系统构成要素分析第43-49页
     ·社区安全背景第43-44页
     ·社区安全环境第44-46页
     ·社区安全能力第46-49页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全社区系统构成因素及其影响分析第49-64页
     ·结构方程模型(SEM)概述第49-53页
     ·安全社区系统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模型检验第56-58页
     ·模型的修正第58-64页
第四章 安全社区的综合评估第64-96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构想第64-67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与安全社区建设第64-65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体系设计原则第65-66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框架设计第66-67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指标第67-76页
     ·安全背景评估指标第68-70页
     ·社区安全环境评估指标第70-73页
     ·社区安全能力评估指标第73-76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模型的确定第76-96页
     ·因子分析法简介第76-77页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77-78页
     ·模型的统计意义第78-79页
     ·因子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第79-83页
     ·安全社区综合评估的制约因素与指标的简化第83页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第83-91页
     ·对样本社区安全综合评估结果的分析第91-96页
第五章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创新及选择体系第96-130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的背景第96-107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的内涵第96-99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类型第99-107页
   ·互动式城区主导型安全社区管理模式第107-116页
     ·互动式城区主导型安全社区管理模式的提出第107-108页
     ·互动式城区主导型安全社区管理模式的阐释第108-116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选择体系的建立第116-130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选择的目标第116页
     ·安全社区管理模式选择的依据第116-118页
     ·AHP方法的应用第118-124页
     ·唐山安全社区建设对策第124-13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8页
   ·论文总结第130-136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2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52-154页
附录1调研问卷第154-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超大城市外来人口流入与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