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公园站洞桩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施工沉降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洞桩法施工导致地表沉降的理论分析 | 第15-24页 |
·改变岩土层原始应力引起的地表沉降 | 第15-16页 |
·土体排水固结沉降 | 第16-17页 |
·地表产生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洞室开挖导致地面沉降的规律 | 第20-24页 |
·单一洞室开挖对地面沉降的作用规律 | 第20-22页 |
·地面沉降的预计方法 | 第22-24页 |
3 朝阳公园车站洞桩法施工设计 | 第24-30页 |
·工程概况 | 第24-28页 |
·车站概况 | 第24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4-27页 |
·现场地质水文概况 | 第27-28页 |
·车站主体洞桩法施工设计 | 第28-30页 |
·洞桩法工艺特点 | 第28页 |
·车站施工关键工序 | 第28-30页 |
4 现场监测 | 第30-35页 |
·监测目的 | 第30页 |
·监测方案 | 第30页 |
·监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 第30-31页 |
·车站沉降监测方法 | 第31-35页 |
·监测内容及频率 | 第31-32页 |
·测点布设与监测方法 | 第32-33页 |
·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 第33-35页 |
5 FLAC3D模拟车站开挖引起地表沉降 | 第35-52页 |
·FLAC3D简介 | 第35-36页 |
·基本介绍 | 第35页 |
·基本特点 | 第35页 |
·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导洞施工过程模拟 | 第36-47页 |
·模型假定与简化 | 第36页 |
·导洞开挖工序模拟与参数选取 | 第36-37页 |
·计算模型尺寸与边界 | 第37-38页 |
·导洞施工数值模拟计算步骤 | 第38-41页 |
·导洞施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模拟施工沉降全过程分析 | 第46-47页 |
·导洞不同开挖顺序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 第47-52页 |
·导洞开挖方案选取 | 第47页 |
·导洞开挖方案二的地表沉降分析 | 第47-49页 |
·两种开挖方案的对比 | 第49-52页 |
6 沉降控制技术 | 第52-59页 |
·施工方案设计 | 第52页 |
·挖前施工控制 | 第52-56页 |
·导管注浆施工流程 | 第53-55页 |
·管棚设计的标准 | 第55-56页 |
·支护结构控制 | 第56-59页 |
·缝隙注浆控制 | 第56页 |
·增强初支结构尽快施工二次衬砌 | 第56-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