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和必要性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雅丹地貌研究 | 第12-15页 |
| ·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 | 第15-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雅丹地貌的生成与演化 | 第20-29页 |
| ·雅丹地貌的生成环境及形态特征 | 第20-23页 |
| ·雅丹地貌分布 | 第20-21页 |
| ·雅丹地貌物质组成 | 第21-23页 |
| ·雅丹地貌发育的气候条件 | 第23页 |
| ·雅丹地貌的定义 | 第23页 |
| ·雅丹地貌的形成因素 | 第23-26页 |
| ·雅丹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 | 第23-26页 |
| ·塑造雅丹地貌的其他因素 | 第26页 |
| ·雅丹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鱼卡至一里坪线路通过区雅丹地貌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58页 |
| ·铁路线路通过区域地质条件和气象特征 | 第29-33页 |
| ·地质条件 | 第29-31页 |
| ·气象特征 | 第31-33页 |
| ·线路通过区雅丹地貌工程场地地质及地震灾害 | 第33-35页 |
| ·线路通过区雅丹地貌的分布与特征 | 第35-44页 |
| ·遥感及无人机调查 | 第35-40页 |
| ·线路通过区域雅丹地貌沉积特征 | 第40-42页 |
| ·线路通过区域雅丹地貌的分类和描述 | 第42-44页 |
| ·施工振动测试 | 第44-53页 |
| ·仪器类型与采样参数 | 第46-47页 |
| ·现场施工振动测试 | 第47-49页 |
| ·施工振动波形采集 | 第49-51页 |
| ·数据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 ·高密度面波勘探 | 第53-56页 |
| ·方法简介 | 第53页 |
| ·高密度面波现场勘探 | 第53-54页 |
| ·仪器类型与采样参数 | 第54-55页 |
| ·地下构造反演结果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雅丹沉积物室内外试验 | 第58-71页 |
| ·现场取样 | 第58-61页 |
| ·实验仪器及试样的制备 | 第61-63页 |
| ·试验设备 | 第61-62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62-63页 |
| ·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 ·含水率测试 | 第63页 |
| ·静三轴试验 | 第63页 |
| ·动三轴试验 | 第63-64页 |
| ·试验结果 | 第64-70页 |
| ·含水率测试 | 第64-65页 |
| ·静三轴试验结果 | 第65-68页 |
| ·动三轴试验结果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铁路施工作用下典型雅丹数值分析 | 第71-112页 |
| ·铁路施工对雅丹地貌稳定性的破坏 | 第71-72页 |
| ·三维激光扫描仪建模 | 第72-76页 |
| ·设备介绍 | 第72-73页 |
| ·架设点的选择 | 第73-74页 |
| ·三维激光扫描结果 | 第74-76页 |
| ·数值计算分析方法 | 第76-78页 |
| ·有限元-无限元分析方法 | 第76页 |
|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 | 第76页 |
| ·稳定判断依据 | 第76-78页 |
| ·雅丹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78-83页 |
| ·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78-81页 |
| ·模型材料的物理力学强度参数 | 第81-82页 |
| ·荷载及工况 | 第82-83页 |
| ·典型雅丹稳定性计算结果 | 第83-110页 |
| ·雅丹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83-92页 |
| ·雅丹动力响应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 第92-110页 |
| ·小结 | 第110-11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