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纤维素酶作为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应用及其分泌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大肠杆菌中融合蛋白的表达第18-24页
     ·大肠杆菌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第19-20页
     ·大肠杆菌融合蛋白分泌表达第20-24页
   ·信号肽在重组蛋白分泌表达中的作用第24-28页
     ·信号肽第25-26页
     ·信号肽在大肠杆菌中分泌的应用第26-27页
     ·信号肽序列的优化第27-28页
   ·利用大肠杆菌转化生物质物质生产生物产品第28-30页
     ·纤维素酶系的细胞表面锚定第28-29页
     ·纤维素酶系的分泌表达第29-30页
     ·外膜缺陷菌第30页
   ·论文内容大纲第30-32页
第二章 Cel-Cd的N端20个氨基酸的性质研究第32-64页
   ·导言:本实验的意义、目的及创新点第32-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41页
     ·材料第33-36页
       ·实验所用基因、载体和菌株第33-34页
       ·本实验所使用的引物第34页
       ·所使用的酶和试剂盒第34-35页
       ·所使用的试剂第35页
       ·本研究所使用的培养基第35页
       ·所使用的实验软件第35-36页
       ·常用试剂盒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1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页
       ·目的基因的表达第36-37页
       ·目的蛋白样品的制备第37页
       ·SDS电泳凝胶配制及蛋白检测第37-39页
       ·Cel-CD的活性测定第39-40页
       ·TEM电镜检测Cel-CD表达菌体第40页
       ·随机诱变建库步骤第40页
       ·大肠杆菌基因敲除方法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61页
     ·异源Cel-CD的分泌表达与活性测定第41-43页
     ·N20在Cel-CD分泌时起重要作用第43-44页
     ·Cel-CD的N端性质检测第44-46页
     ·N20与其他Sec途径信号肽的比较第46-47页
     ·Cel-CD穿内膜途径的分析第47-48页
     ·Cel-CD穿外膜分泌途经的初探第48-50页
       ·二型分泌系统(T2SS)第48-49页
       ·五型分泌系统(T5SS)第49页
       ·外膜蛋白(OMPs)第49-50页
     ·N20的随机诱变分析第50-56页
       ·胞外蛋白Cel-CD定量初筛第50-52页
       ·SDS及活性圈检测筛选最终结果第52-53页
       ·突变株N端二级结构预测第53-55页
       ·N20氨基酸性质变化对Cel-CD分泌的影响第55-56页
     ·N20序列与其他未知分泌途经的分泌蛋白N端的比较第56-61页
       ·xyl成熟蛋白的N端与20Cel融合后的分泌检测第57-58页
       ·peln成熟蛋白的N端与20Cel融合后的分泌检测第58-60页
       ·Cel-CD\PelN\Xyl三个蛋白N端二级结构的比较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三章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分泌表达的研究第64-79页
   ·导言:本实验的意义、目的及创新点第64-6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9页
     ·材料第65-68页
       ·该实验所用菌株和质粒载体第65-66页
       ·本实验所使用的异源蛋白相关信息第66页
       ·本实验所使用的引物第66-67页
       ·所使用的酶和试剂第67页
       ·本研究所使用溶液第67-68页
       ·常用试剂盒第68页
       ·所使用的实验软件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69页
       ·基因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8页
       ·目的基因的表达第68-69页
       ·目的蛋白样品的制备第69页
       ·SDS电泳凝胶配制及蛋白检测第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7页
     ·Cel-CD融合不同来源蛋白的可溶性分泌表达第69-70页
     ·N20融合不同来源蛋白的可溶性分泌表达第70-71页
     ·Cel-CD与N20融合的效果比较第71-73页
       ·分泌量的比较第71-72页
       ·N20&Cel融合后胞外积累时间检测第72-73页
     ·融合蛋白积累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73-74页
     ·融合条件的优化第74-77页
       ·培养基优化提高融合蛋白溶解性第74-76页
       ·增加N端拷贝数提高信号强度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Cel-CD作为纤维素酶及融合载体蛋白的双功能应用第79-97页
   ·导言:本实验的意义、目的及创新点第79-80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4页
     ·材料第80-82页
       ·本实验所使用的菌株、质粒第80页
       ·本实验所使用的引物序列第80-81页
       ·本实验所使用的异源蛋白信息第81页
       ·本实验所用的酶和试剂第81-82页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第82页
     ·实验方法第82-84页
       ·本实验所用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2页
       ·目的基因的表达第82页
       ·目的蛋白样品的制备第82-83页
       ·SDS电泳凝胶配制及蛋白检测第83页
       ·SDS电泳凝胶配制及蛋白检测第83页
       ·Cel-CD的活性测定第83页
       ·纤维二糖酶酶活测定第83页
       ·PHB分析第83页
       ·构建发酵菌株发酵条件第83-84页
   ·结果与分析第84-95页
     ·Cel-CD融合来源于里氏木霉的Bgl1构建细胞工厂第84-87页
       ·活性圈检测第84-85页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第85-86页
       ·PHB积累第86-87页
     ·Cel融合来源于嗜热裂胞菌的Tfu0937构建细胞工厂第87-94页
       ·β-葡聚糖苷酶的重新选择第87-88页
       ·Tfu0937胞外分泌的检测第88页
       ·菌体生长曲线的检测第88-90页
       ·融合蛋白的酶活检测第90-91页
       ·N20-Tfu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构建细胞工厂第91-93页
       ·Cel-Tfu以CMC为唯一碳源构建细胞工厂第93-94页
     ·Cel融合不同来源的水解酶类分泌表达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全文总结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0-111页
附件第111-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自旋极化性质研究
下一篇: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耐受基因1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在棉铃虫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