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8页 |
·溶胶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16-19页 |
·二维纳米片溶胶 | 第19-22页 |
·层状γ-AlOOH溶胶 | 第22-28页 |
·层状γ-AlOOH溶胶的制备 | 第22-24页 |
·层状γ-AlOOH溶胶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层状金属卤氧化物纳米片 | 第28-33页 |
·层状卤氧化铋纳米片 | 第29-31页 |
·层状氯氧化铁纳米片 | 第31-33页 |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8页 |
第二章 铝溶胶干燥过程中掺杂金属离子的偏析机理研究 | 第48-67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49页 |
·合成部分 | 第49-50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0-51页 |
·计算细节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γ-AlOOH纳米颗粒及干凝胶的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M~(x+)+(H_2O)_3(M=Na、K、Mg、Ca、Co、Ni、Y、La,x=1-3)在γ-AlOOH(010) 晶面的吸附 | 第54-60页 |
·干燥过程中金属阳离子掺杂的铝溶胶偏析机理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第三章 无机酸和二价金属阳离子(Mg~(2+)、Ca~(2+)、Co~(2+)、Ni~(2+))对γ-AlOOH溶胶-凝胶转变的影响 | 第67-8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68页 |
·γ-AlOOH合成部分 | 第68-69页 |
·HCl、HNO_3和H_2SO_4对溶胶形成的影响 | 第69页 |
·金属阳离子对胶凝的影响 | 第69页 |
·样品表征 | 第69-70页 |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2页 |
·无机酸(HCl、HNO_3和H_2SO_4)以及金属阳离子对溶胶-凝胶转变的影响 | 第71-74页 |
·无机酸(HCl、HNO_3和H_2SO_4)对溶胶形成的影响 | 第74-78页 |
·M~(2+)(H_2O)_6(M=Mg、Ca、Co、Ni)对胶凝的影响 | 第78-80页 |
·γ-AlOOH溶胶-凝胶过程的机理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第四章 FeOCl纳米片的液相剥离及其Fenton反应催化性质研究 | 第87-114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实验部分 | 第88-92页 |
·液相剥离制备FeOCl二维纳米片 | 第88页 |
·催化性能测试 | 第88-89页 |
·催化产OH | 第89页 |
·表征 | 第89页 |
·理论计算方法 | 第89-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6页 |
·剥离的化学本质及FeOCl二维纳米片的制备 | 第92-97页 |
·FeOCl纳米片增强的Fenton催化反应 | 第97-100页 |
·H_2O_2在FeOCl纳米片表面的分解机理 | 第100-106页 |
·木章小结 | 第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第五章 BiOX(X=Cl,Br,I)层状结构材料的剥离及二维纳米片层厚依赖特性的理论研究 | 第114-131页 |
·引言 | 第114-115页 |
·计算方法及参数设置 | 第115-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5页 |
·层状BiOCl、BiOBr和BiOI剥离的可行性 | 第117-118页 |
·BiOBr和BiOI层厚依赖特性的电子结构 | 第118-120页 |
·BiOBr和BiOI层厚依赖特性的内部电场分析 | 第120-121页 |
·BiOBr和BiOI层厚依赖特性的偶氮分子的吸附 | 第121-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33-134页 |
ENGLISH SECTION | 第134-183页 |
Chapter 1.Insight into the segregation phenomenon in metal cations dopedaluminum sol during drying process with NO_3~- as counterions | 第134-158页 |
·Introduction | 第134-136页 |
·Experimental section | 第136-139页 |
·Preparation | 第136-137页 |
·Characterization | 第137-138页 |
·Calculation methods | 第138-139页 |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第139-148页 |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as-prepared γ-AlOOH nanoparticles and xerogel | 第139-142页 |
·Adsorption of M~(x+)(H_2O)_3(M=Na,K,Mg,Ca,Co,Ni,Y,La,x=1-3)on (010) crystal plane of γ-AlOOH | 第142-146页 |
·Segregation mechanism of metal cations doped aluminum sol during drying process | 第146-148页 |
·Conclusion | 第148-149页 |
·References | 第149-153页 |
Supporting Information | 第153-158页 |
Chapter 2 Effects of inorganic acids and divalent hydrated metal cations (Mg~(2+),Ca~(2+), Co~(2+), Ni~(2+)) on γ-AlOOH sol-gel process | 第158-183页 |
·Introduction | 第158-160页 |
·Experimental | 第160-163页 |
·Materials | 第160页 |
·Preparation of γ-AlOOH nanoparticles | 第160-161页 |
·Effects of HCl, HNO_3 and H_2SO_4 on sol formation | 第161页 |
·Effects of metal cations on gelation | 第161页 |
·Characterization | 第161-162页 |
·Calculation models and methods | 第162-163页 |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第163-174页 |
·Sol gel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organic acids (HCl, HNO_3 and H_2SO_4) and metal cations | 第163-166页 |
·Sol formation caused by inorganic acids | 第166-170页 |
·Gelation caused by M~(2+)(H_2O)_6(M= Mg, Ca, Co, Ni) | 第170-172页 |
·Mechanism of γ-AlOOH sol-gel process | 第172-174页 |
·Conclusions | 第174-175页 |
·References | 第175-179页 |
Supporting Information | 第179-1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