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述 | 第13-14页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 第13页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7-氨基头孢烷酸概述 | 第14页 |
·7-氨基头孢烷酸 | 第14页 |
·7-氨基头孢烷酸的生产方法 | 第14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 | 第14-18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的来源 | 第15页 |
·CA的分类及酶学性质 | 第15-17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克隆与表达 | 第17-18页 |
·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策略 | 第18-20页 |
·外源基因密码子的选择 | 第18-19页 |
·m RNA 5’非编码区(5’-UTR) | 第19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19页 |
·宿主菌对于目的蛋白的影响 | 第19-20页 |
·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20页 |
·丝状真菌转化系统 | 第20-25页 |
·丝状真菌里氏木霉 | 第20-21页 |
·丝状真菌的转化方法 | 第21-22页 |
·丝状真菌转化系统的选择性标记 | 第22页 |
·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22-23页 |
·丝状真菌的表达载体 | 第23页 |
·木霉表达体系中常用启动子 | 第23-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4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31页 |
·基因 | 第26页 |
·载体和质粒 | 第26-27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27-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试剂盒、酶及化学试剂 | 第28-29页 |
·寡聚核苷酸引物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7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酶活的测定 | 第31-32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基因的获得 | 第32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基因CPCacy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2-40页 |
·头孢菌素酰化酶基因CPCacy在里氏木霉的表达 | 第40-4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7-67页 |
·CPCacy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47页 |
·CPCacy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 第47-61页 |
·目的基因CPCacy的提取 | 第47-48页 |
·p ET28a-CPCacy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9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筛选鉴定 | 第49页 |
·重组大肠杆菌酶活的测定 | 第49-50页 |
·SDS-PAGE电泳分析 | 第50页 |
·培养条件对酶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 | 第50-60页 |
·重组大肠杆菌质谱分析 | 第60-61页 |
·CPCacy基因在里氏木霉的表达 | 第61-67页 |
·里氏木霉基因组的提取 | 第61页 |
·pdc基因启动子以及终止子序列的扩增 | 第61-62页 |
·CPCacy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62页 |
·抗性质粒p AN7-1 的提取 | 第62-64页 |
·表达盒与p AN7-1 的原生质体共转化 | 第64页 |
·转化子的DNA鉴定 | 第64-65页 |
·转化子酶活的鉴定 | 第65页 |
·SDS-PAGE鉴定 | 第65-66页 |
·蛋白质谱分析 | 第66-6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7-72页 |
·7-氨基头孢烷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7页 |
·基因的获得 | 第67-68页 |
·真菌表达盒的构建 | 第68页 |
·木霉的原生质转化技术 | 第68-69页 |
·产酶表达 | 第69-70页 |
·CPC酰化酶酶活 | 第70-71页 |
·创新点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